Menu Close

浣纱

【出典】 南朝宋·孔灵符(旧题晋·孔烨)《会稽记》:“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又,“诸暨县北界有罗山,越时西施郑旦所居,所在有方石,是西施晒纱处,今名纻罗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十七引)

【释义】 相传春秋时,美女西施曾于会稽纻罗山(一说土城山)浣纱,其地有石,即西施浣纱之石。后世用作咏西施或美女的典故。

【例句】①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张子容《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1175)这里借西施月下浣纱烘托春江月夜之美。②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1258)这里暗以西施喻指美丽、勤劳的贫女,用来同富贵的洛阳女儿相对照。③别有浣纱吴女郎,行尽绿潭潭转幽。(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1730)这里暗以西施比拟通塘的民间女子。④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1800)这里借西施浣纱遗迹切合友人去处,用以寄托惜别之情。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