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窃他书为己注 向秀 郭象》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 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隽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事亦见《晋书·郭象传》。

[述要] 魏晋之际,注释《庄子》的有几十家,可是没有一家能探究到其书的主旨。向秀在这些旧注以外阐发出其中奇妙的旨趣,大大推动了谈玄的风气。只是《秋水》、《至乐》二篇没有注解完就去世了。向的孩子还小,其学说便渐渐湮没了,然而还保存有副本。郭象品行不好却有才气,看到向的学说已经不再流传,于是把向书剽窃来作为自己的注释,其实他只注解了《秋水》、《至乐》二篇,又更改了《马蹄》一篇的向注,其他的篇章只是改易文句而已。后来向注《庄子》的副本又流传开来,所以现在有向、郭二家所注的《庄子》,所阐义理都是一样的。

[事主档案] 郭象(?—312) 西晋哲学家。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对向秀所注《庄子》,述而广之,作《庄子注》。提出“独化于玄冥之境”的观点,反对以“无”或“道”为宇宙本体和万物本原的学说。认为“名教”即“自然”,肯定儒家的名教之治和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合儒道为一。著作除《庄子注》外,均佚,残文散见于皇侃《论语义疏》及《道藏》中。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