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古词语“硐之器”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曰槌,以铁打,如日用铁槌,而形长七、八寸,木为柄,左手持尖,而右手持槌,一人用之。一以铁铸,形园而稍匾,重三四五斤,攒竹为柄,则一人双手持槌,一人持尖。

曰尖,以铁为之,长四五寸,锐其末,以藤横箍其梗,以藉手。

曰凿,铁头木柄,各长有尺,形似铁撬。

曰麻布袋,形如搭裢,长四五尺,两头为袋,塃硖矿皆以此盛用,则一头在肩,而一头在臀,硐中多伏行也。

曰风柜,形如仓中风米之箱后半截,硐中窝路深远,风不透入,则火不能然,难以施力。或晴久则太燥,雨久则湿蒸,皆足致此,谓之闷亮,设此可以救急,仍须另开通风。

曰亮子,以铁为之,如灯盏碟而大,可盛油半斤,其柄长五六寸,柄有钩。另有铁棍长尺,末为眼,以受盏,钩上仍有钩,可挂于套头上。棉花搓条为捻,计每丁四五人,用亮子一照。

曰竜[古龙字],或竹或木,长自八尺以至一丈六尺,虚其中,径四五寸。另有棍,或木或铁,如其长,剪皮为垫缀棍末,用以摄水上行。每竜每班用丁一名,换手一名,计竜一条,每日三班,共用丁六名,每一竜为一闸,每闸视水多寡排竜若干,深可五六十闸,横可十三四排,过此则难施。

清·吴其浚《滇南矿厂图略·滇矿图略》

【评】这里记载的是清代云南矿山井下使用的各种工具,以及井下通风照明和排水用的器具,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