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古词语“筘”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凡织帛,罗纱筘以八百尺为率,绫绢筘以一千二百齿为率①,每筘齿中度经过糊者,四缕合为二缕,罗纱经计三千二百缕,绫绸经计五千、六千缕。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

凡帛,不论绫罗,皆别牵边①。两傍各二十馀缕。边缕必过糊,用筘推移梳干。凡绫罗必三十丈、五六十丈一穿,以省穿接繁苦。每匹应截,画墨于边丝之上,即知其丈尺之足。边丝不登的扛②,别绕机梁之上。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

[注] ①边:边经。②的扛:经轴。

【评】 这里列举了明代制织各种织物所需筘的标准齿数和边经数,为研究当时筘的规格和幅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