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古词语“水库”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陂塘,《说文》曰:陂,野池也。塘,犹堰也。陂必有塘,故曰陂塘。《周礼》:以潴蓄水,以防止水。说者谓:潴者,蓄流水之陂也。防者,潴旁之堤也。今之陂塘,既与上同。考之书传,庐江有芍陂,颍川有鸿隙陂,广陵有雷陂、爱敬陂,阳平沛郡有钳庐陂,其各溉田,大则数千顷。后世故迹犹存,因以为利。今人有能别度地形,亦效此制,足溉田亩千万。比作田围,特省工费,又可畜育鱼鳖,栽种菱藕之类,其利可胜言哉!

元《王祯农书·农器图谱》

[断神]水又东北径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陂周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西北为香门陂,陂水北经孙叔敖祠下,谓之芍陂渎。又北分为二水,一水东注黎浆水,黎浆水东径黎浆亭南,东注肥水,谓之黎浆水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肥水》

比水(今河南泌阳河)右会马仁陂水,水出抚阴北山,泉流竟凑,水积成湖,盖地百顷,谓之马仁陂。陂水历其县下,西南堨之以溉田畴,公私引裂。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比水》

[马仁陂]上有九十二岔水,悉注陂中,周围五十馀里,四面山围如壁,惟西南隅颇下泄水。汉太守召信臣始筑坝蓄水,复作水门,以时启闭。分流碌遂二十四堰,灌溉民田万余顷。

《大清一统志·南阳府》

[陈公]塘四周百里,东西北三面倚山为岸,其南带东则系前人筑垒成堤,以受启闭。

《扬州府志》

【评】修筑水库是调节水资源的重要措施,历史也十分悠久。芍陂今称安丰塘,在安徽省寿县境内,创建至今已有2600多年。它是以堤坝蓄水的平原水库[古称陂塘],是见于文字最早的大型水库。马仁陂[在今河南泌阳]和陈公塘[在今江苏扬州]是古代著名的山丘水库。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