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古词语“煎药”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凡煎药,当取新水,令极清洁,微火小沸。若利汤,欲少水而多取,补汤、欲多水而少取,此古法也。其汤剂大小,古今升两不同,当依世俗现行之法。大约每用药三钱七,以水一盏煎取七分为率。其余多少增损,当视病之轻重大小。

宋·赵佶《圣济总录·叙例》卷第三

病人服药必择人煎药,能识煎熬制度,须令亲信恭诚至意者。煎药铫器,除油垢腥秽,必用新净甜水为上。量水大小,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数,用纱滤去粗,取清汁服之,无不效也。

元·王好古《汤液本草》卷上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其法载于古方之未者,种种各殊,如麻黄汤,先煮麻黄去沫,然后加余药同煎。此主药当先煎之法也。而桂枝汤,又不必先煎,桂枝服药后,须啜热粥以助药力,又一法也。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则以甘澜水,先煎茯苓。如五苓散,则以白饮和服,服后又当多饮暖水。小建中汤,则先煎五味,去渣而后纳饴糖。大柴胡汤则减半,去渣再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煎成而后纳大黄,其煎之多寡,或煎水减半,或十分煎去二三分,或止煎一二十沸。煎药之法,不可胜数,皆各有意义。大都发散之药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取其生而疏荡,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此其总诀也。故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必无效。盖病家之常服药者,或尚能依法为之,其粗鲁贫苦之家,安能如法制度,所以病难愈也。若今之医者,亦不能知之矣。况病家乎。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煎药法论》卷上

【评】煎药是保证药物疗效的重要一环,前人煎药之谈,是实践经验总结,可资参考之处颇多。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