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古词语“瘿”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忧恚劳气,郁而不散,若或婴之,此瘿所为作也。亦有因饮沙水,随气入脉,留连颈下而成。又山居多瘿颈,处险而瘿也。其始作,咽喉噎塞,游气往来,渐至停止。其证则有垂核椎椎而无脉者。亦有有核无根,浮动皮中者。治疗方剂,虽已条具,然有可破、可针、可割之法,则如血瘿、息肉瘿、气瘿,不可不辨。又此疾,妇人多有之,缘忧恚有甚于男子也。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博颈下而成之。初作与樱核相似,而当颈下也,皮宽不急,垂槌槌然是也。恚气结成瘿者,但垂核槌,槌无脉也。饮沙水成瘿者,有核累累无根,浮动在皮中。

有血瘿,可破之。有息肉瘿,可割之。有气瘿,可具针之。

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

《诸病源候论》卷三一

五瘿属阳六瘤阴,瘿别血气肉石筋。瘤气血肉脂筋骨,唯脂开溃不伤身。瘿带细小红不紧,瘤根漫大亮白新。证由内外岚水气,疗治须当戒怒嗔。

注:瘿者如缨络之状。瘿证属阳,色红而高突,皮宽不急,蒂小而下垂。瘿有五种,肉色不变者为肉瘿。其筋脉现露者名筋瘿。若赤脉交络者,名血瘿。随喜怒消长者,名气瘿。坚硬推之不移者,名石瘿。五瘿皆不可破,破则脓血崩溃,多致伤生。

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二

【评】发生于颈部的慢性非化脓性疾患为瘿。前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防治的认识,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