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古词语“转化论”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种①有几②,得水则为㡭③;得水土之际则为蛙��之衣④;生于陵屯⑤则为陵舄⑥;陵舄得郁栖⑦则为乌足⑧。乌足之根为蛴螬⑨,其叶为胡蝶。胡蝶胥⑩也化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其名鸲掇。鸲掇千日为鸟,其名曰干余骨。干余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颐辂(11)生乎食醯。黄軦(12)生乎九猷(13)。瞀蚋(14)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久竹生青宁(15);青宁生程(16);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庄子·至乐》

[注]①种,即物种。②几,通畿,有界限之义。③㡭,拟为舄字之误。舄即水舄。④蛙��之衣即大车前草。⑤陵屯,指丘陵地。⑥陵舄,生于丘陵的车前草。⑦郁栖,山地名称。⑧乌足,似为乌箑之误。乌箑即今之射干。⑧蛴螬,金龟子幼虫。⑩胥,尸解。(11)颐辂,虫名。(12)黄軦,虫名。(13)九猷,动物名,(14)瞀蚋,虫名。(15)青宁,虫名。(16)程,兽名。

【评】这段话反映了早期道家有关生物的转化变化发展观念。但文中有许多动、植物名称至今令人费解,还有待人们对它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