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古词语“对流陨星的认识”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星坠至地,则石也。

《史记·天官书》

【评】流星坠落到地面,便成为陨石,这一事实我国在汉代就已明确地指出并记载下来。可在欧洲,直到一八○三年以后才为人们所了解。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馀,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

宋·沈括《梦溪笔谈》

【评】对所发生的各类天文现象,都尽可能地详细记载下来,这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优良传统。这里,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就对一次陨星坠落以及发掘情况作了详尽记录,这些内容都是我们研究古代天文学的不可多得的材料。这条纪事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沈括发现了陨石中有成分以铁为主的铁陨石,自此以后,如在《元史·五行志》中,每记陨石时,常说“如铁”、“如锡”等。可见已注意到陨石成分了。这些说明,我国当时对陨石的观测和认识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远远走在了欧洲人的前面。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