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古词语“星官释”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案: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正义》张衡云:“文耀丽乎天,其动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日者,阳精之宗;月者,阴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有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四布于方各七,为二十八舍;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也。”

《史记·天官书》唐·司马贞索隐

【评】这段史料是司马贞对《史记·天官书》书名的注解。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把星座叫做星官,认为星座和人的官职一样,也有尊卑之别。司马迁著的《史记·天官书》是最早系统地描述全天星官的著作。

后汉张衡为太史令,铸浑天仪,总序经星,谓之灵宪。其大略曰:“星也者,体生于地,精发于天。紫宫为帝皇之居,太微为五帝之坐,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居其中央,谓之北斗,动系于占,实司王命。四布于方,为二十八星,日月运行,历示休咎。五纬经次,用彰祸福,则上天之心,于是见矣。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微星之数万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动,咸得系命。”而衡所铸之图,遇乱烟灭,星官名数,今亦不存。三国时,吴太史令陈卓,始列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官,著于图录。并注占赞,总有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并二十八宿及辅官附坐一百八十二星,总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宋元嘉中,太史令钱乐之所铸浑天铜仪,以朱黑白三色,用殊三家,而合陈卓之数。

《隋书·天文志》

【评】古人为了观象授时,首先要认识星象,掌握天文观测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隋书》这段史料即是关于星官之数的记载。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