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古词语“凹面镜成象”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鉴洼,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

《墨经·经下》

鉴: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起于中缘正而长其直也。中之外: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易。合于中缘正而长其直也。

《墨经·经说下》

【评】此二条是墨家关于凹面镜成象实验研究的论述。其中“中”字是指球心到焦点的一段距离。在“中”之外,成一小而倒的象;在“中”之内,成一大而正的象。在两千多年前能做出如此实验,是难能可贵的。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考工记》卷上

【评】这是铸造铜镜的史料。由“鉴燧”一词,可知在《考工记》成书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阳燧取火之事。

若以燧取火,疏之则弗得,数之则弗中,正在疏数之间。[东汉高诱注:疏犹迟也。数犹疾也。得其节,火乃生。]

《淮南子·说林训》

【评】高诱以迟疾解释疏数,恐未得其要。疏数应是指艾草等易燃物位置的描述。即应把艾草放在凹面镜(燧)的焦点上。古人尚无焦点的明确概念,只以“疏数之间”来表示。

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东汉高诱注:阳燧,金也。取金杯无缘者,熟摩令热,日中时以当日下,以艾承之,则燃得火也。方诸阴燧,大蛤也。熟摩令热,月盛时以向月下,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水数滴。]

《淮南子·天文训》

日,火也;月,水也。水火感动,常以真气。今伎道之家,铸阳燧取飞火于日,作方诸取水于月,非自然也,而天然之也。……阳燧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销炼五石,铸以为器,乃能得火。

汉·王充《论衡·乱龙篇》

阳燧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真取火之道也。今妄以刀剑之钩月,摩拭朗白,仰以向日,亦得火焉。夫钩月非阳燧也,所以能取火者,摩拭之所致也。

汉·王充《论衡·率性篇》

【评】关于“消炼五石”所铸之器究为何物学术界尚有争论。一说是玻璃透镜,但制玻璃用何“五石”还说得不大通。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