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城市”的意思,出处,故事

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一词始见于《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序》:“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

在我国古代,“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名词,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聚落群体。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城”的解释为:“城,以盛民也。”意为百姓居住的地方,是四周以城墙扼守的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管子》中说:“内之为城,外之为郭。”所以城的兴起是以守君卫民为最初动因的。

“市”的出现比“城”要晚一些,《说文解字》曰:“市,买卖所也。”即为买卖的场所。《易·系辞》中又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市又有晨、朝、夕的区分: 晨市以百姓为主,朝市以商家为主,夕市以贩妇为主。以后,随着城内人口的不断增长,在城内进行的买卖多起来,市便在城内或城郊出现,城与市逐渐结合为一,从而出现“城市”一词。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