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兜不住下颏”的意思,出处,故事

原意为人高兴大笑而使下颏脱臼。形容高兴过度。这句俗语至少在宋代就已流行。宋人周密在其《齐东野语·解颐》篇中对此语的来源做过考求:“匡衡好学,精力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盖言其善于讲诵,能使人喜而至于解颐也。至今俗谚以人喜过甚者,云‘兜不住下颏’,即其意也。”

汉代大学者匡衡,善于言谈,能把人说乐,乐得下巴颏脱臼。当然,这是形容,并非说真的掉下颏。但生活中真的掉下颏的事也曾发生过。《解颐》篇说:“本朝盛度,以第二名登第,其父喜甚,解颐而卒。”这盛度的老父,不但乐得掉下了颏,还因此丧命。看起来高兴也会死人的。所以后来人们形容特别高兴,常说“乐死人”,亦可能源于盛度其父解颐而卒一事。

但现在口语中用“兜不住下颏”,已不是形容人高兴的意思,而是指人说话不着边际或口风不紧,说话不分场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