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革命”的意思,出处,故事

指政治或社会上之大变革。源于《周易》一书,《周易正义》云:“革者,改变之名也,此卦明改制革命,故曰革也。”

《周易》是殷周时占筮用的书。它断定自然现象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且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是说: 自然界是由最初天地一体的太极而阴阳两仪,而四时,而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的八卦,而六十四卦,最后到产生宇宙万象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事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要向对立面转化,这就引起了事物的“革”。“革”之不可避免犹如水可以灭火、火能将水烧干这种“水火相息”的道理。这种变革的自然观,贯彻于社会政治生活就表现为对改制的颂扬。

现代意义的“革命”一词,是由孙中山先生倡议采用的。1895年9月,兴中会在广州运送军械不慎事泄,被捕70余人。孙中山、陈少白和郑弼臣三人自香港东渡日本,舟过神户时,三人登岸买来日本报纸看,报纸上登有一则标题为《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的新闻。看完这条新闻后,孙中山先生对陈少白说:“‘革命’二字出于《周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日人称吾党为革命党,意义甚佳,吾党以后即称革命党可也。”

从此,革命党人便自豪地把自己的行动称作“革命”。“革命”一词遂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