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哄堂大笑”的意思,出处,故事

原意为一人失笑,在座的人都跟着笑。唐·赵璘《因话录》卷五载: 唐御史台以年资最高的一人主杂事,称杂端。平时公堂会食,杂端坐南榻,主簿坐北榻,不苟言笑。遇到杂端失笑时,在座的人都跟着笑,叫作“哄堂”。后来就用“哄堂大笑”指众人同时大笑。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冯道和凝》记载,宋朝时,朝廷有两个官吏,一个性子急,叫和凝,一个性子慢,叫冯道。一天,冯道穿了一双新靴子走进府内,和凝看见了,就问多少钱买的。冯道不紧不慢抬起左脚,说:“九百。”和凝一听赶紧问:“你的靴子为啥这么便宜,我的还花了一千八呢,快说,在哪买的?”冯道不答。看和凝问得急了,这才抬起右脚,说:“这只也是九百。”在场的其他官员一听,顿时哄堂大笑。

现通常用来形容一屋子人同时发笑。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