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花架子”的意思,出处,故事

原指依画制作、式样花哨,却不能使用的木制织布机。源于元朝。元代时,上海松江乌泥泾有个纺织家叫黄道婆(1245—?),她以纺织技术名扬天下。受她影响,乌泥泾一带,男女老少都织布,一派兴旺景象。

镇上有个李秀才,出身书香门第,认为操机弄梭是小人所为,不屑一顾。因此,他虽然生活穷困,却拒绝学纺织,只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可惜他虽屡上考场,却总是名落孙山。眼看家中断粮,经人介绍,才去浙江湖州织里当教师。织里是纺织之乡,村里人知道他是乌泥泾人,纷纷请他教授纺织新技术。

这可难倒了李秀才,只得把黄道婆的经历胡吹了一通。他说黄道婆的新式织布机他看过,可以画在纸上,叫木匠依图做了,让大家学着使用。村民们信以为真。

李秀才花了半天工夫,总算把新织机画成了。村民们高高兴兴地请来高明的木工,按照图纸制作了一架织布机。那木机式样新颖,设计别致,大家看了无不拍手叫好。可是,村里最灵巧的织妇也不会用它织布,李秀才只能硬着头皮说织里人手脚笨。就这样折腾了好几天,还是不能用。村民们只好把那架木机搁在一边。

后来,黄道婆的纺织技术和新式织布机真正传到了织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根本不懂纺织。他画的那架织布机,虽然式样很花哨,却不能使用,所以村里人把它叫作“花架子”。

从此,“花架子”一语便在浙江一带流传开了,专门指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工具和行为。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