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怙恶不悛”的意思,出处,故事

怙: 依靠,坚持。悛: 改过,悔改。原作“长恶不悛”。语出《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公元前719年,卫国联合宋、陈等国进攻郑国。郑国势孤,为了拆散卫国的联盟,暗地里派人向陈国求和,陈桓公不答应。一个叫五父的大夫劝陈桓公说:“亲近民众,善待邻国(的行为),是国家的珍宝,也是我们这些小国的重要措施,您应该答应郑国和好的请求。”陈桓公根本听不进劝告,说:“宋国和卫国才是我们真正的祸患。郑国那么小的国家,即使我们攻打了他们,他们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有什么必要与他们结交?”之后,郑伯带领军队进攻陈国,把陈国军队打得大败,并夺取了大量财产,大大削弱了陈国的力量。有人分析这件事时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助长作恶,到头来就会祸及自身。到大祸临头时,即使想挽救也不可能了。”

“长恶不悛”是指助长作恶,不思悔改。后来,人们把“长恶不悛”改成“怙恶不悛”,成了坚持作恶、死不悔改的意思。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