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皇帝”的意思,出处,故事

是我国古代专制君主的称谓之一。在甲骨文、金文和上古典籍中,已屡见“皇”“帝”等称号。许慎《说文解字》:“皇,大也。”“大,君也。”“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起于商代末期,商王生称王,死称帝。

《风俗通义》说:“皇者,中也,光也。”因而“皇”是至高无上的光明无比的神圣称号。《白虎通义》称:“得合天地者称帝。”也就是说,“帝”是统御天下、象征人间权力的称号。

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但“皇帝”一词的使用却是由秦朝开始。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商议秦王的尊号,劝秦王嬴政称“泰皇”,但嬴政并不满足,他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于是下令“去‘泰’著‘皇’,采用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称“朕为始皇帝,后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从此,“皇帝”一词作为我国专制君主的称呼,直到清朝帝制被推翻才被废止。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