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籍贯”的意思,出处,故事

原指一个人的祖居或出生地。语出《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

东汉时,大地主把持政权,形成士族世家。三国魏创九品中正制,特别注重讲究门第等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出自高门大族。南北朝时期,官位和土地毕竟有限,官位又有高有低,土地也有优劣,世族之家内部起了矛盾。为维护既得利益,谱牒之学应运而生,成为门阀制度的标志之一、官僚统治的传家宝。

由于子孙繁衍和种种社会原因,户籍迁移,同姓分族,籍贯便应运而生。例如姬姓王氏中周灵王废太子晋之后一系,先分为琅琊、太原两族,太原王氏到唐代已有河东、威武、中山等不同的王氏分支。这些分支在居住地开族,以居住地命名,便成了籍贯。历代姓氏专著中常注明“望出某处”即指此。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