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开后门”的意思,出处,故事

指利用职务之便予人方便或捞油水。

南宋·罗大经所撰《鹤林玉露》卷十六中曰:“今若直前,万一蹉跌,退将安托?要须留后门,则庶几进退有据。”这里所说的“留后门”,是指办事“留退路”的意思。“开后门”与“留后门”意思相近。

“开后门”一词,则始见于明·王一鹗《举劾四镇将令疏》:“占公匠六十余名,各色营造私开后门,物议沸腾。”这里的“开后门”是指“开方便之门”,即在房屋的两侧或后面开一些小门,方便人们出入。

施耐庵的《水浒全传》第七十九回,高逑和王瑾的一段对话就用到了“开后门”。王瑾对高逑说:“贵人不必沉吟,小吏看见诏上已有活路: 这个写草诏的翰林待诏,必与贵人好,先开下一个后门了。”“开后门”则有了予人方便之意。

晚清作家李伯元《南亭笔记》载: 大学士徐桐(1819—1900),思想顽固守旧,并且敌视和排斥现代文明。1880年他在前门里东边(现在的东交民巷)买下一块空地,建了一座华美的府邸。不久,这一带逐渐成为各国驻中国使馆区,各国使节共同出资修筑了一条马路,恰恰通过徐桐的大门口。徐桐对这“洋马路”极为恼火,却又不敢惹洋人,于是,干脆把府邸的大门用砖石堵死,从后墙扒开一个门供家人出入。这下人们便在街头巷尾议论:“徐老头儿开后门啦!”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徐桐自缢身亡。这件事其实和“开后门”没有直接关系,不过,大学士开了个后门而能使人奔走相告,可见希望“走后门”的,实在是大有人在。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