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窟窿”的意思,出处,故事

在我国北方,通常把洞穴或孔隙叫作“窟窿”。该词为三国时的音韵学家孙炎所创。

孙炎是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的再传弟子。郑玄音韵造诣颇深,对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毛诗》作过笺注。孙炎秉承师传,也致力于音韵学,曾对《尔雅》的字义和读音做过阐释、考订。在实践中,他创立了反切法进行拼音。为了方便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又依据反切的准则,创立了几百个双音词作为本字的反切记号。把“孔”称作“窟笼”,即是其中之一。反切,是传统拼音方法,所谓反切,就是取两个汉字,来确定某字的读音,上一字取其声母,下一字取其韵母,两音相拼,和现在的汉语拼音一样。不同的只是上一字同时决定着所拼字的声调,两者一致。“孔”字的读音,正是由“窟笼”二字切拼而成的。

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窟笼”由“孔”字的反切符号变成了同义语。至于“笼”字变成“窿”字,则是宋朝以后的事了。

现亦用“窟窿”一词比喻亏空或破绽、漏洞。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