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流言蜚语”的意思,出处,故事

“流言”“蜚语”原是两个词,意思相近,都是指谣言。

“流言”出自《尚书·金縢》:“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在推翻殷朝、建立周朝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并担负起辅佐武王治理天下的重任。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为防止国家发生意外变故和动荡,主动摄政,暂时代理成王处理国政。以管叔为首的武王的一群弟弟们,嫉恨周公功劳高而且手握大权,便在全国散布流言,说周公有篡权夺国的野心,周公摄政对幼主不利。周公心里没有一点私念,不害怕这些传言,依旧执掌大权,辅助成王,并在成王长大后将国政交还成王,用事实粉碎了流言。

“蜚语”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蜚语,即飞语。西汉景帝三年,大将军窦婴因率兵平反叛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在两家大臣的争讼中,他由于偏袒一方而说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话被逮捕。在狱中他又被指控犯了伪造诏书罪。景帝念他功高,不打算处他死刑,但仇家不肯放过他。关键时候,蜚语满天,都是说窦婴坏话的,还故意让人传到皇帝耳朵里。不久,窦婴便被斩首示众。

后人将“流言”“蜚语”合用,泛指制造、散布谣言。亦指背后议论、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