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美”的意思,出处,故事

最初的“美”字是这样写的:“”,原本是在描摹一个头上戴着羽毛一类装饰物正在跳舞的人形。这幅图画,我们在甲骨文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见《文字源流浅说》)。“大”字本是一个人形,他头上所戴的一些美观的饰羽即是所谓的“羊”字。在甲骨文里,美是象形字,而不是会意字。后来,在文字的简化过程中,戴着羽毛的形状逐渐同羊形混同起来。到了篆文中,“美”字的上半部就变成了“羊”,下半部的“人”也成了“大”。

然而许慎的《说文解字》释“美”云:“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义。”清人段玉裁亦对此作注,认为“羊大则肥美”,由此引申开去: 凡好的东西都称之为美。《说文解字》把误释的审美观硬加到古人的头上,把本来是象形的“美”字,变成了会意的“美”字,以致以讹传讹。

金文认为: 以毛羽饰加于女首为每;加于男首则为美。据考察,美洲的某些原始部落中,人的打扮常常模仿有角的反刍动物。在他们眼中,用这两个角装饰起来,显得威风凛凛,富于美感。“羊大则肥美”也好,毛羽“饰加于男首为美”也好,反刍动物两角有“威风凛凛”之感也好,首先就因为这些原始民族和部落是以游牧为生的,肥的羊及其毛羽皮角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他们征服自然、热爱生活的能力。可见,人是在对某事物的使用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才发现了它的审美价值。先是感到它有用、有益,然后才产生美的认识。“美”的概念一出世,便和人类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大大地丰富发展了,但“有用、有益”这一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因此,每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气质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其审“美”的要求,对于美的内容的理解,也就各具特色。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