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门当户对”的意思,出处,故事

由“门档”“户旦”演化而来,旧指结婚两家门第相当。古建筑门楼的门楣上方原来都有两个圆柱形的木榫,横伸于门楣之外40厘米,被叫做“代月”,俗称“门档”。在门楼向外的两侧,紧靠着高门槛,各有一个呈扁形的石墩,高约1米左右,叫做“日盘”,俗称“户旦”。

古代大户人家遇到吉庆和婚礼,就在门档上悬挂彩灯,表示庆贺。大门两侧的户旦,除了显示该户的豪华高贵以外,还有实用价值——用于人们上下马作踏墩。所以,户旦又称“上马石”。

“门档”与“户旦”一样,纯粹是为了装饰门楣,作为体现封建等级的标志。凡有“门档”“户旦”的大门,定有“高门槛”相匹配。俗语说:“高门槛,三尺三,门当户对进得来。”门槛要根据贫贱富贵等级,才分别取去半截或全部取去。

“门当户对”一词始见于唐代《不知名变文》:“彼此赤身相奉侍,门当户对恰相当。”

后来,人们引用“门当户对”,比喻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

又作“当门对户”。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