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抛砖引玉”的意思,出处,故事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为自谦之辞,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文字、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见。此语渊源可溯至唐代,唐诗人卢纶就有“抛砖敢望酬”的诗句,表达自谦之意。始见于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jī)子。”(墼: 砖坯)。后《谈征》一书,记有这么一个故事: 

唐诗人赵嘏(gǔ),曾在一首诗中写有“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所以人称“赵倚楼”。吴地有一个名叫常建的人,很喜欢写诗,对赵嘏一向十分仰慕。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到吴地来玩,便想乘机得到赵嘏的诗句。他估计赵嘏一定要到当地的名胜灵岩寺去游览,就事先在灵岩寺的墙壁上题了两句诗,希望以此引出赵嘏的诗句来。

果然不出常建所料,赵嘏到灵岩寺看到寺壁上题的两句有头无尾的诗时,一时兴起,提起笔来,添上两句,凑成一首完整的诗。由于常建的前两句诗不如赵嘏的后两句诗好,所以有人说,常建这个办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这个故事只是一种传说。据程登吉在《幼学求源》中考证: 常建和赵嘏并非同年代的人。常建是开元十五年(727年)的进士,赵嘏是会昌二年(842年)的进士,前后相差115年。说比赵嘏早115年考上进士的常建,预料到赵嘏将去灵岩寺,因而写诗求诗,显然是荒谬的。至于常建是否曾在灵岩寺写过两句有头无尾的诗,百年之后被赵嘏续成一首完整的诗,那就无从查考了。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