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史不绝书”的意思,出处,故事

本义是史官或史书不断有记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

晋平公是杞国女所生,所以他很重视治理杞这块地方,决定大兴土木,修筑杞城。公元前544年(晋平公十四年),知悼子会合各诸侯国的大夫筑杞城。由于之前杞国有部分土地属鲁国治理,晋平公便派了司马(官名)女叔侯前来办理鲁国归还土地的事;但鲁国并没有把杞国的土地全部归还。因此,晋悼夫人(平公母)很生气,说:“女叔侯办事不得力。先君(晋悼公)如果有知的话,也不会赞赏他这样办事的。”晋侯告诉叔侯,叔侯说:“虞国、虢国、焦国、滑国、霍国、杨国、韩国、魏国,都是姬姓,晋国因此而扩大了领土。若不是侵略小国,如何能有今天的局面?从我们晋武公、晋献公以下,兼并别的国家就更多了,谁能够治理好它们?杞国本是夏朝的后代,而且接近东夷。鲁国,是周公的后代,和晋国一直和睦相处。我们应该把杞国封给鲁国。鲁国对于晋国,贡献不算少了,公卿大夫相继来晋国朝见,史不绝书,国库也没有一个月收不到贡品,像这样,已是完全可以了!何必还要削弱鲁国而增强杞国呢?要是先君有知的话,宁可让夫人去办这件事,哪里会用老臣我去办呢?”

现“史不绝书”一般是指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事情。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