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乌纱帽”的意思,出处,故事

东晋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乌纱帽”。后来到南朝刘宋时,有一位叫王休仁的创造了一种用黑纱抽边扎帽边的帽子,也叫“乌纱帽”。这种帽子很快在民间流行,于是无论官民,不管贫富,都戴这种式样的帽子,只不过颜色不同而已。北宋初年,有人将男子裹头用的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很得皇帝的赏识,因此便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这种纱帽,连皇帝自己也不例外。这种纱帽两旁各有一根细长翅,由于翅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会上下颤动。

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并成为做官的代称,源于明初。据《明史·舆服志》载:“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成了只有当官者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问津了。明世宗时,将乌纱帽的帽翅长度缩短了,而且其宽窄也不相同,官阶越高,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双翅越宽。

清初顺治帝入关时,由于收留了许多明代降臣,不少地方的官员们仍戴明代乌纱帽。等到清室统治巩固,才下令将乌纱帽改为红缨帽。但人们仍习惯使用“乌纱帽”一词,久之,乌纱帽便成为官位的代称了。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