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宰相”的意思,出处,故事

我国封建王朝辅佐君主、统领百僚、总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泛称。

那么,“宰相”这个词怎么会用上具有屠夫色彩的“宰”字呢?

原来,杀牲祭神这项仪式起源于原始社会。由于这种仪式有极其重要的宗教意义,所以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往往又是这个部落的最高祭典中的主祭者。而原始祭典中的主祭权集中体现在“主宰权”上,也就是在仪式中主持杀牲、割牲和分肉活动。由于这个原因,在我国原始社会更高发展阶段中出现的许多重要职官的名称,便都与“宰”有关,如“太宰”“少宰”“内宰”“宰人”等。

我国商周时代仍沿袭了许多与早期主宰权有关的祭神礼制。例如,在西周的祭典中,便有由卿大夫等高级官员以及周天子本人亲自进行“袒而割牲”的仪式(见《礼记》)。所谓“袒而割牲”,也就是赤膊执刀切割牛、猪等祭牲。

通过一些近代原始民族的杀牲祭神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宗教权力与社会权力二者合一的主宰权现象,早在文字出现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普遍存在。因此,在我国远古时代“宰”字产生之初,便具有了“宰肉”和“宰天下”的双重含义。直到今天,这个字在三千多年的存在期内并没有发生过很大的字义改变,是现代汉字中一块典型的“活化石”。“宰相”这一名称乃是这种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