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三伏天和“三九天”,一宝到底是什么?

大暑将至,农历的六月十三日就是大暑节气交接的时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一个“煮”字形象地描绘出了大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湿如蒸,热如烘。在这样的闷热天气中,该怎么度过呢?老话说:“大暑用一宝,少吃三年药”,一宝到底是什么呢?

以前人是如何对抗酷暑的?

在农耕社会,冬季无暖气,夏季无空调,人们还要顶着酷暑下地干活,因此只能靠自身的抗性来抵抗夏季的炎热了。所以“三伏天”和“三九天”对于以前的人来说,就是一年中的两道坎,特别是老年人,很多人都过不去这两道坎。

夏季的炎热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炎热之中还带着湿气。大暑节气,如煮物一般的温度,会导致人身上的汗眼几乎每时每刻都处于打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中的湿气就很容易进入身体,秋后就会生出各种疾病。

所以在大暑节气,人们最主要的食物都是为了排出体内的湿气,比如喝羊肉汤、喝伏姜茶等,都是为了让全身出汗,以达到排出湿气的目的。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胜似医生开药方”,而夏季吃姜的目的也是为了排出体内湿气。

大暑那一天的五行之气是什么?

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五行:春季属木,夏季属火,长夏属土,秋季属金五行属火汉字,冬季属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往复循环,形成了一个圆圈。就像太阳在天空中运行一样,一年一圈,一圈一年。

在这个圆圈上,无论哪一点的五行都是一个完整的圆。比如立夏时,木尽火生,春天的木结束了,但并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处于隐伏终态。而火则是刚从隐伏状态转为显现状态,随着火的增强,隐伏的木就开始不断减弱。

等到夏至时,火升到最旺并开始减弱,隐伏状态的木也就彻底消失了,随着火的减弱,土就开始孕育了,也就是处于隐伏状态的土。等到长夏季节开始,火就从显现状态转为隐藏状态,而土就从隐伏终态转为显现状态并开始上升。

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无论是那种五行在显现还是隐伏,都是一个完整的圆。比如立夏时,火开始上升,也就是说那一天显现状态的火占百分之一,而隐伏状态的木占百分之九十九,随着火的上升,到夏至前一天,火升到百分之九十九,而隐伏状态的木就为百分之一。夏至那一天,火达到百分之百,木就彻底结束了。

夏至后火开始减弱,土就开始孕育了,从百分之一开始。到小暑时,显现状态的火就结束了,隐伏状态的土转为显现状态并开始上升,而火则从隐伏状态的百分之九十九开始一直减弱。

到大暑时,显现状态的土升到最旺并开始减弱,此时火就彻底结束了,随着“土”的减弱,金气就开始孕育了。因此一年之中,任何一个时间点的五行之气加起来都是相等的,就像太极图一样,白色的一边多了,黑的一边就少了,但无论哪个多哪个少,总和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一个圆。

由此可以看出,一年中有五天是五行之气最纯的,分别为:春分木气最纯,夏至火气最纯,大暑土气最纯,秋分金气最纯,冬至水气最纯。所以大暑那一天,是一年中土气最旺的一天,也是最纯的一天。那一天的午时前半段,也就是十二点之前,就是土最旺的时候。因为十二点之后,土就开始减弱,金气就开始孕育了。

土代表什么?

土乃是五行之根本,土可生木火金水,木火金水又可以合为土。土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为阳土和阴土,两仪又生四象,进而生万物,万物归一就为土。比如夏至三庚入伏,意思就是金气伏藏之日为伏,金气伏藏到哪儿去了?当然是藏到土里去了,所以土为库,可容纳万物。

当然人也是五行之气合成的,所以最终要“入土为安”,因为五行合二为一就为土,土一分为四就为木火金水,为四象。因此土在五行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调和作用。

大暑用一宝,少吃三年药

由上可知,大暑那一天是纯土之日,也是土最旺的一天。所以古人认为,在大暑那一天的午时前半段,也就是中午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找一些被太阳晒过的阳土,冲一杯开水喝,就可以调节自身的五行之气,以适应外界的环境。

在《西游记》中,唐僧离开长安之前,李世民在酒杯中放了一点土让唐僧喝,并说:宁念故乡一撮土,莫恋他国万两金。其实这个动作就是来源于民间的一种习俗。比如一些老人在远赴他乡之时五行属火汉字,临行前要带一点故乡的土,到了他乡之后,用故乡的土冲一杯开水喝,就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了。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很有道理的。今年的大暑还是未月的未日,那一天午时更是三未相逢,未属土。所以古人认为,在哪一天,喝一杯故乡的土水,就可以让自身的抗性更强,也就不容易生病了。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