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春望关于用典的诗句

1.关于用典的诗句
1.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 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 从政仍有所期待.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 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 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 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 分丰富.

-------------------------------

3.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 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 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2.用典的诗句
【唐多令·柳絮】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
这里有两个典故。

【粉堕百花洲】说的是晋代石崇,他有一位十分漂亮的爱姬,名叫绿珠,石崇在金谷园中、百花洲畔、建了一座高楼作藏娇之所、将绿珠养在内。
可是、由于绿珠太漂亮、被赵王司马伦看中,对石崇横加罪名,恃权强夺,并要抄斩石崇全家。
绿珠见此情景、对石崇说:“祸是因我而起,我就以此身报君吧。
”说完便跳楼自杀了。

【香残燕子楼】说的是唐代歌妓关盼盼。
燕子楼是彭城名楼,其间藏着一段千古伤心的故事。
那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张建封管辖徐州,极宠声、色、艺俱佳的歌伎关盼盼,特地在彭城老家建了一座燕子楼给她居住。
这座小楼白墙黑瓦,翘着典型的南方飞檐,楼前临水,远望如雨燕飞翔,故而名为燕子楼。

可惜好景不长,张建封身故,家人扶着灵柩归葬北邙山,盼盼从此便把自己封闭在燕子楼里,过着足不出户的日子,一转眼就是十年。
这十年间,慕盼盼之才名、艳名而来的人着实不少,但盼盼始终惦着张建封的情义,再不肯与人一见,偶有作答,也只是以诗明志而已,十年间积下三百多首寂寞的诗作。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她虽然万念倶灰,心如止水,但却有人偏偏以她作题材。
一个名叫张仲素的诗人写了《燕子楼》三首,其一: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其二: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其三: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筝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他自觉写得不错、后来还特地送去给大诗人白居易看。
白居易看了,也引起兴趣,随即按韵和了三首。
白的三首是这样写的:

其一;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细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着即潜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其三;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这六首诗都是以关盼盼为素材、其内容却是诗人凭空惴猜、虚构而成。
其实、诗人尽可凭自己的构思去写你的诗,关盼盼尽可按自己的习惯去过你自己的生活,这是各不相关的事。
可是、由于白诗第三首的后二句内含的封建道德观点刺伤了关盼盼的心。

对于这两句、如果理解为:据说(尚书墓前的)白杨树已经长得很高大,可以作柱子使用了,而关盼盼还依然健在。
那就可能什么不愉快的事都不会发生。
可是、这仅是第一种理解,另还可以有;

二:张尚书死了那么久、关盼盼还没有死呢。

三:(既然关盼盼独守空楼那么有情义、)张尚书都死了(那么久)关盼盼为甚么还不去死?

当把这三首诗看完之后,盼盼却发现后边还附着一首七绝: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盼盼看得容颜大变!这首诗是说:当年张建封不惜重金买得绝色女子,尽心尽力地教她们歌舞技艺,但身死之后,那些受张公大恩的歌舞伎却没有一人追随张公而去。
人情世态,可为一叹。

这首诗,盼盼边看边哭,边哭边看,最后说道:“我并不是不肯追随张公,只是生怕在我以死殉情之后,世人会因此而批评张公重色。
张公若有从死之妾,恐怕清誉受损。
”继而步韵一首,作答白居易:

自守空房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泛称皇帝的近臣、这里是称白居易)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诗中说十年来自己独守空房,愁眉紧锁,当年白居易写诗形容自己如容风中牡丹,而今春去也,牡丹早已凋零,只是心中深意无人会得,不免叹息。
又写一联:“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笑白居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此悲哀不食,十多天后便当真追随张建封而去了。

绿珠殉于情。
关盼盼也是殉于情。
林黛玉很理解,在她们生活着的那个时代和那个环境,她们都只能像柳絮般地一任“东君”摆布,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就如黛玉自己,虽然和贾宝玉倾心相爱,但她已感知终究是不会有结果的。
所以、她见到柳絮就想到自己的未来。
她也由此联想到两位殉于情的古人。
她知道,她和她们得到的必然都是悲剧结局的命运。

刘禹锡有两句诗:“自古红颜多薄命,从来尤物不长生。

3.关于用典的诗句
1.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 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 从政仍有所期待.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 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 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 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 分丰富.

-------------------------------

3.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 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 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4.春望哪些诗句用到了典故探究其作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
“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
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5.求春望的诗句和诗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①。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②。

注释

注释

[注释]①烽火:古时候报警的烟火。
此指战争。
三月:形容时间很长,非确指。
②白头:指白发。
浑:简直。
不胜簪:意思是头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

赏析

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作者困居长安时写的,是一首触景生情的抒情诗。
长安沦陷,虽然山河依旧,但已物是人非。
诗人面对破碎的河山,荒芜的城垣,睹物伤怀。
美好春景更增加诗人的愁思。
本诗结构严谨,从而使诗人感时伤别之情更深沉而具体。
最后以“不胜簪”作结,忧国之心真挚感人。
这首诗,对仗工整,情致沉郁宛转,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景物与作者情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诗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6.《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抱歉看错,是忧国忧民= 《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案分析: 五六句写忧国忧家之愁,七八句写愁之深切。
全诗情景交融,忧国念家之情深切感人,尤其五、六两句,因道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遂成广为传诵之名句。
司马光曾提倡写诗"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他说"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并举此诗为例(见《温公续诗话》)。
又《唐诗分类绳尺》云:"子美此诗,幽情邃思,感时伤事,意在言外。
"

7.《春望》一诗中用美好的事物反衬沉痛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8.用典的诗句1~6年级例
1、我家洗砚池头树 用的是什么典故?它属于哪一种用典方法

2、你还知道那些用典诗句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个典故和哪个故事有关

1这里化用了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个典故.引用古籍中的故事属于正面用典.

2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3讲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