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汉字的源起,目前最被人熟知的假说(图)

关于汉字的源起,目前最被人熟知的假说,乃是仓颉造字说。相传在6600年前,仓颉为了解决结绳记事承载信息太少、适用范围太窄的弊端,由日常生活对世界的种种观察,第一次发明了中国象形文字,此后的4000多年里,汉字的数量不断增多,到了东汉时期的时候,汉字已经比较成熟了。

而自东汉之后,就已经很少出现新的汉字了,即使出现新汉字,大多也只有皇帝才有发明汉字的权力。比如武则天为了展现自己的圣明与权威,就取“日月当空”之意,发明了“曌”这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

但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当中其实并不多见,新汉字的发明在封建社会当中进入了一个缓步发展期。直到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在全国掀起热潮之时,除了汉字开始被简化,白话文开始被广泛使用之外,新的汉字也在此时被相对大量地发明。

而刘半农,就在此时发明了一个字,但是却因为发明这个字,被世人整整骂了3年时间。

>> 语言学家刘半农

刘半农出生于1891年,江苏江阴人,其父刘宝珊是一个落魄的知识分子,虽然才华满腹但却屡试不第。刘半农继承了父亲的天才汉字谁发明的,自幼就聪慧过人,在父亲的教育之下,年仅6岁的刘半农就已经能够咏诗词、作对联,邻人皆称其为“神童”。

后来刘半农被父亲送到了私塾之中,既学习经史子集,培养了扎实的国学修养, 而且还接触了西方新式思想,在后来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和改革家。仅1913年一年的时间,他就翻译了安徒生、小仲马、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等知名作家的作品近40篇,足见其文学和语言功力。

1917年的时候,刘半农就因其在语言和国学上极高的造诣,被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破格聘请为了北大国文教授,刘半农算是完全得到了学界的专业认可。1920年时,刘半农又出国深造,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法兰西学院等世界名校中学习语言学和语音学,成为了世界级的语言学专家,后来中国简体汉字和汉语拼音系统的建立,跟刘半农的努力也同样不无关系。

>> 造字被骂逾三年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提出了倡新反旧的口号之时,一时之间得到了包括鲁迅、胡适、李大钊、蔡元培等等人士的响应,而刘半农作为新青年,自然也不会错过这场思想狂欢。

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汉字里的第三人称都是统作为“他”的,并没有男女之分。但是在英文等等西方语言当中,第三人称都有着性别之分,比如英语就有“she”和“he”的分别。

因此,刘半农就发明了一个“她”字,用来专门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称呼汉字谁发明的,并且在自己于1920年所作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当中首次应用。刘半农发明“她”字的最初目的,不过就是为了体现新时代的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文学界和语言学界也的确得到了颇多好评。

但是在民间,刘半农却招致了许多骂名。很多男人骂他,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刘半农对男权的挑衅;很多女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专门将女人以“她”字区分出来,是对女性的隔绝和贬低。一时之间,刘半农好心被当驴肝肺,是男女两头不讨好,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和辱骂,这一骂就是整整3年的时间。

好在当时诸如鲁迅、陈独秀等德高望重之人都力挺后生刘半农,在各种白话文作品当中都纷纷使用“她”这个字,加上1923年时文学界和语言学界,还多次发文对“她”字发明在文字学上的必要性和思想上的进步性多次强调,慢慢地,“她”字也开始被人们所接受,从此之后成为了人们的常用字了。

>> 结语

从刘半农的这段经历来看,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当年诸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胡适等奋斗在思想最前线的先辈,在当时遇到的极大阻力。但他们却固守本心坚若磐石,生生为中华民族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思想大道,这才能有后来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