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关于边塞的诗句及翻译

1.边塞诗赏析10首和注释
最壮丽的10句边塞诗,金戈铁马,气魄豪迈1、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赏析:这句诗出自唐·杜甫《秋兴八首》。
极天,高极于天。

惟,只有。
鸟道,鸟飞之道。

前句以夸张修辞手法写关塞高峻不可越的雄姿,后句写江湖之大只有一渔翁的孤寂之景,表面是写景,实是借景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仕途不通、大志难伸、飘零异乡、寂寞无助的苦痛之情。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赏析:这句诗出自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着兵器,去收复那关塞五十州呢?3、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赏析:这句诗出自唐·王维《汉江临泛》。
诗句描写汉江控引楚地要塞,南连三湘、西至荆门、东达九江的壮观景象。

“楚塞”对“荆门”,是关塞类相对;“三湘”对“九派”,是河流类相对,对仗非常工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湘接”与“九派通”所呈现的意境、气象更为阔大。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这句诗出自王之涣《出塞》。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呢,那吹开杨柳的春风从来就吹不到这遥远的玉门关啊。
5、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这句诗出自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将士们在黄沙遍地的恶劣环境里经历了无数次战斗,连身上的铠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没有平定将士们终究不会解甲还乡。
诗句表现了当时将士们矢志保卫国土、平定边患、艰苦奋斗的英勇精神。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赏析:这句诗出自王昌龄《出塞》。

自从秦汉以来,明月照着关塞,离家万里的人,至今还没有归还。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赏析:这句诗出自唐·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必去吹奏那《折杨柳》的曲调,春风吹不到那玉门关的。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其一。
龙城:指卢龙城,汉时是右北平郡的郡所。

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镇守边境,敌人的马队就不敢度过阴山南侵。
这两句是赞颂民族英雄李广的,但实际上是在讽刺当时边将无能的,嘲笑他们不能像李广那有效地遏制敌军南侵。

后人多用此句歌颂边关将士。
9、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赏析:这句诗出自鲍君徽《关山月》。

在塞外征战的军人总是思念着家乡,久经沙场的战马只要一听到战鼓声就警觉起来。
寒风吹动着边塞的野草发出阵阵悲鸣声,胡地风沙遮天蔽日使敌人的营房也昏暗起来。

10、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渡苔石裂。
赏析:这句诗出自元·陈孚《居庸叠翠》诗句描写居庸关险要的地势。

前句“断崖万仞”与后句“鸟飞不渡”,都是运用夸张修辞手法,意在强调裂”,通过长满青苔与石裂的形象,暗示出从来无人上去过,意在说明其难以逾越,正好与前半句“鸟不渡”照应。
满意还请采纳一下,谢谢支持。

2.描写边塞的诗
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两首描写边塞的诗及解释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

“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 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作。

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
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

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
这种美使人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

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
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

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
“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诗人真实的感受。

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
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

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
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 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

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

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羌笛何须怨杨柳”两句诗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
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

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
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偕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
笛声充满了哀怨之情,在空旷的山野间萦绕。

那是戍边的军士在吹奏送别曲吧。
他们曾经在这催人心碎的乐声中,告别了亲人,踏上漫漫的征途。

如今,只要吹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会立即浮现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
诗人劝慰他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
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

但这种忧伤并非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叹,而是暗含讽刺之意的。
杨慎《升庵诗话》卷二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可见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征人,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而不顾。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首诗以久戍边关的士卒口吻抒写军中思归之情。
首句中的“烽火城 ”,代指设置烽火台的边城;古时边境上筑高城以御敌,一旦敌人入侵,便于城垛上燃狼粪或柴草,白天以烟、夜间以火来报警。

“百尺楼”,也指边地戍楼。
这两种景物,都是边境上所特有的;它既点明了地理环境,又给这首边塞诗笼罩上一层浓浓的沙场氛围。

次句则点明这是秋天的一个傍晚,在苍茫暮色中,一名兵士正孤零零地坐在戍楼上;迎着从青海湖上吹来的阵阵寒风,默默无语,神驰他乡。
“黄昏寂寞,独坐凄凉;海风入楼,秋夜怀远。

只一句,而层次之中无穷边思。
”(清人王尧衢语)耳边又传来呜呜咽咽的羌笛声:“更吹羌笛关山月。

关山月,乐府曲调,属《鼓角横吹曲》,内容大都表达征戍离别之情。
本来心绪已十分悲凉的征人,伤离别的乐曲又引发了他无穷的思亲之情。

禁不住心驰万里而涌起滔滔愁思。
“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指无奈。

金闺,女子闺阁的美称;这里借指家室。
这一句不写自己正思念金闺中人,而想象此时闺人正在万里之外念及自己。

因边城闻笛而代为金闺之愁;自己之愁已经不堪,而闺中之愁更将奈何?!这一曲笔使得感情倍深一层。
诚如清人李瑛所云:“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思己,正深于思家也。

(《诗法易简录》) 这首诗起句壮逸,断句凄楚伤神。
烽火城是一片孤城;百尺楼为一座危楼;征人独坐其上。

一个“独”字,既吻合了征人背井离乡、远涉边地之孤独,也切合了金闺中人因征人不归而独守空闺之孤独。
此外,“更吹。

4.边塞诗赏析10首和注释
最壮丽的10句边塞诗,金戈铁马,气魄豪迈

1、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赏析:这句诗出自唐·杜甫《秋兴八首》。
极天,高极于天。
惟,只有。
鸟道,鸟飞之道。
前句以夸张修辞手法写关塞高峻不可越的雄姿,后句写江湖之大只有一渔翁的孤寂之景,表面是写景,实是借景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仕途不通、大志难伸、飘零异乡、寂寞无助的苦痛之情。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赏析:这句诗出自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着兵器,去收复那关塞五十州呢?

3、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赏析:这句诗出自唐·王维《汉江临泛》。
诗句描写汉江控引楚地要塞,南连三湘、西至荆门、东达九江的壮观景象。
“楚塞”对“荆门”,是关塞类相对;“三湘”对“九派”,是河流类相对,对仗非常工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湘接”与“九派通”所呈现的意境、气象更为阔大。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这句诗出自王之涣《出塞》。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呢,那吹开杨柳的春风从来就吹不到这遥远的玉门关啊。

5、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这句诗出自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将士们在黄沙遍地的恶劣环境里经历了无数次战斗,连身上的铠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没有平定将士们终究不会解甲还乡。
诗句表现了当时将士们矢志保卫国土、平定边患、艰苦奋斗的英勇精神。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赏析:这句诗出自王昌龄《出塞》。
自从秦汉以来,明月照着关塞,离家万里的人,至今还没有归还。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这句诗出自唐·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必去吹奏那《折杨柳》的曲调,春风吹不到那玉门关的。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其一。
龙城:指卢龙城,汉时是右北平郡的郡所。
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镇守边境,敌人的马队就不敢度过阴山南侵。
这两句是赞颂民族英雄李广的,但实际上是在讽刺当时边将无能的,嘲笑他们不能像李广那有效地遏制敌军南侵。
后人多用此句歌颂边关将士。

9、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赏析:这句诗出自鲍君徽《关山月》。
在塞外征战的军人总是思念着家乡,久经沙场的战马只要一听到战鼓声就警觉起来。
寒风吹动着边塞的野草发出阵阵悲鸣声,胡地风沙遮天蔽日使敌人的营房也昏暗起来。

10、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渡苔石裂。

赏析:这句诗出自元·陈孚《居庸叠翠》诗句描写居庸关险要的地势。
前句“断崖万仞”与后句“鸟飞不渡”,都是运用夸张修辞手法,意在强调裂”,通过长满青苔与石裂的形象,暗示出从来无人上去过,意在说明其难以逾越,正好与前半句“鸟不渡”照应。

满意还请采纳一下,谢谢支持

5.出塞的诗句意思
诗意: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诗词内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也作《出塞二首》,是盛唐王昌龄所作的一组边塞诗,分两首,上面是其一!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6.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
1、《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2、《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4、《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5、《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7.描写边塞的诗
1、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朝代】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话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2、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翰 【朝代】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话翻译: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3、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话翻译: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4、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白话翻译: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5、出塞二首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白话翻译: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8.边塞的诗
两首。

希望能帮到你。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
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
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5.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参考译文】 :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作品赏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
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

9.描写边塞战斗的诗句
描写边塞战斗的诗句有:

1、《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唐代: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2、《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3、《塞下曲》

唐代: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译文: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4、《塞下曲》

唐代: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5、《古塞下曲》

唐代: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译文:

远行的人早早就骑上了骏马,行途直指蓟城的旁边。

蓟城北通大漠,我万里辞别故乡。

大漠瀚海上,燃起万千烽火,黄沙之中,曾是千百年来的战场。

军书急迫,发至上郡,春色青青,越过了中州河阳。

长安宫中的柳条已经婀娜多姿,塞北地区的桑条依然颜色青青。

琵琶呜咽,弹出令人泪垂的出塞曲,横笛声声,令人肝肠寸断。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