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你知道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组地理类的汉字,首先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山”。原始的古人靠山居住,才能有洞穴可以遮风避雨,所以“山”带给古人安全感。父爱如山就是对“山”的最大褒奖吧。其次山有高有地,有险峻有丘陵,那么汉字又是如何对这么不同的特征做区分的呢?下面一起看“山”、“丘”、“冈”这些相近又不同的字。

山的特点是一座座山峰连绵不断,如果要造字,那么用几个山头来表示更形象到位呢?甲骨金文的“山”还真没有个固定的写法,但从小篆一直到楷书演变过来,可以基本确定有趣的汉字图片,三个山头的形象更为准确明朗。《老子》里面这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看来事物的发展规律用在造字上面,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平原上,有突兀的高山,但更多的可能是一些并不高大的小山包,说是山,也许就是一些土坡,如图片中半球半圆的样子。为了与高山区别,古人造了“丘”字。

丘陵不高,所以造字的时候为了和“山”区别,就画了两个山头。小篆的“丘”字有趣的汉字图片,由“北”和“一”组成。

“北”字的小篆,其实就是两个“人”背靠背的形象,最初就是表示“背”,后来因为“北”被用来表示方位,就在下面加了“肉”(小篆后为书写和结构考虑写成“月”),专指“背”。

说文中讲到:“人居丘南,故从北”,这就是丘小篆字形的由来。

“人”、“北”、“丘”这三个字都收录在小篆说文解字部首里面,很多字也是用这几个作为偏旁部首的。可见汉字之间并不是独立的,在形象和文化含义上往往都有关联。这些关联通过现在的简体字,有些已经难以直观地看出来。

如果是突兀独立的山包,那又要怎样定义呢?古人专门造了“冈”整个字。“冈”字查不到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中都有“山”,上面覆盖的是“网”,既代表这是个突兀的山包的形象,又体现出山冈上经常有雨裂沟的地貌,定义非常准确到位。

简体“冈”是“岡”的草书楷化而成,因为“冈”往往独立存在,有着特别的地位,所以我们看现在常用的“岗”,组成的词有“岗位”、“岗哨”,都包含有突出特别的意思。

现在的语文体系,重词重句,但对文字的解释往往不够明确,尤其是很少提到造字演变的过程,所以我们经常写错,用错。如果都能从篆书了解一下汉字的形象与演变,上推甲骨金文,下看隶草行楷,对于一个字的理解顿时会更加明晰。

因此建议对小篆说文解字部首和《双法字理》这样的汉字科普丛书进行研读学习,能够让我们揭开很多汉字背后的奥秘,我们分享的内容,也都是学习的成果。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