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什么叫做文字设计的克里奥化?(1)大会速报

国际文字设计大会 ATypI 本周正在线上举办,The Type 编辑们云端赴会,为你带来空中速报。更多深度内容将在我们的下期会刊中分享。

点击了解会员计划 »

第四日的 ATypI 大会速报,我们来开拓视野,了解那些需要我们反思的文字设计传统。

什么叫做文字设计的克里奥化?

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混合语言(亦称克里奥语言,creole languages)的现象十分普遍。街头店铺的招牌常用多种文字表达多种语言,例如拉丁字母(用于英语和马来语)、汉字、泰米尔文和爪夷文(جاوي,Jawi,用来书写马来语)。

吉隆坡街头招牌文字 © huruf

殖民期时代多文种手写字大杂烩的景观,如今似乎成了人们怀旧和浪漫化的对象,设计师也喜欢从旧时的这些文字中寻找灵感。但人们也许忽略了一点:这种多语言状态本身与殖民历史紧密相关,政府的多语言文字政策也并非真正平等对待所有族群,而是总有主次之分。例如马来语和英语目前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在全球化驱动下,拉丁字母势必会挤占其他文字的地位。但一个地区的拉丁文字在视觉上是否能拥有不同个性?混合语状态,或者说克里奥化的状态,有没有可能在文字设计方面转译出来呢?

来自马来西亚 huruf 工作室的设计师以他们饶有趣味的字体作品 Kedai-Kedai Merdeka 提出了他们的想法。Kedai-Kedai 原是工作室制作的一款无衬线西文字体,名字意为「店铺」,取自马来西亚街头招牌上常见的被强行缩窄的拉丁字母;而 Merdeka 是他们为一次展览而定制的实验版本,意思是从殖民历史和教条主义中独立出来。该字体的设计理念就是以中文、阿拉伯文、泰米尔文的形态去影响看似主流的拉丁文字,拉丁字母必须依照这些文字的特性来变形。这与一般设计教育中所批评的「不正统的拉丁字母设计」恰恰针锋相对。

要体现泰米尔文画圈圈似的笔画,便在替换字符中加入了更圆润、闭合的形态。要体现中文的表意字块,便增加了许多拉丁合体字的变体,用拉丁字母转写的马来语可以像方块字那样表达;要体现阿文的连绵多变,便加入了各种大胆的连字和变体,甚至做出可变连字,能像阿文书法一样自由伸缩。 © huruf

作为一个文字实验和创意作品,Kedai-Kedai Merdeka 的文化意义显然大于实用意义。在全球经历多重危机的当下,它以简单的创意传递出重要的信息,也就是对多种文化并存的包容和庆祝。毕竟全球人类在使用的语言,在本质上也都是混合语。

怎样才能站在视觉障碍者的视角做设计?

包容性设计(inclusive design)近年来颇受重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也开始接触关注视觉障碍者需求的字体设计。在讨论文本内容和排版美学之前,首先应意识到阅读是一个物理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观看者的客观视力制约,设计师在做字或排版时也应当考虑到视力模糊、视野异常和对比度异常等复杂的视力情况。

为此,德国设计师 Florian Adler 与政府组织合作,在两年间针对视觉障碍者的阅读体验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创立了一个专注于字体包容性设计的网站:,提供了关于视觉障碍的知识与相应的字体设计要点,并开发了字体效果模拟器,勾选不同使用场景便可模拟出合适的字号或对比度参数。

字体的大小取决于观看距离和文本类型,正文、注释、导视和标题都应选用不同的字号

Adler 以 DIN 1450 为例,列举了影响阅读体验的各种因素:字体、字号、字重、字宽、字母内空间、颜色和对比度等决定了单个字母的易认性(legibility),而行间距、行宽、排版与对齐方式、字间距和阅读介质等决定了整个文本的易读性(readability)。研究中song汉字,x 字高偏小、更具人文感的字体一般更能兼顾视觉障碍者的体验,但这也并非是一种限制。设计师完全可以在保证更多群体阅读体验的同时做出创新且有趣的设计,首先要做的是去意识到这些需求的存在。

复刻历史字体是一大潮流,但历史自带的偏见要怎么看待?

如果市面上出现一款与柯布西耶的 lc4 一样的贵妃椅,人们会称它为仿制或山寨,但为什么重做一款历史上已有的字体就可以叫复刻?评判一款仿制椅终究还得从工艺材质入手,看屁股坐得舒不舒服,但评判一款复刻字体,为什么就会以「忠实还原」作为准绳?流传至今的字体一定就是品质的象征吗,那么又该拿设计史艺术史中的「幸存者偏差」怎么办?——荷兰设计师 Robin Mientjes 的演讲冷静而犀利地拆解了当下字体设计师们使用历史资料的方式,审视了复刻大潮中值得打破的惯性和观念。

作为从海牙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Mientjes 不出意料地借用了 Gerrit Noordzij 和 Petr van Blockland 的理论来表达她的基本立场:字体始于工业产品,「生产就是设计」。对书写笔具、雕刻工具、铸排工艺的分析,能够将作品剥离由后人构建的历史语境,帮助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的设计管用」。而不是靠复制经典来获得虚假的安全感,也不是对着扁平的设计理念空谈。

克洛德·加拉蒙的名字成为囊括一整代铅字设计的名词,但其实并没有一款「原创」的 Garamond 字体,同时代的其他铸字商也未能像他那样青史留名,并且在背后支撑起一个铸字厂的工人们也在这种主人公光环下被忽略

Mientjes 正在制作中的 Tiny Grotesk,将十五世纪斜窄的意大利体与宽正的罗马体搭配排版的短暂传统提取到数字媒介中,并不把当时的技术条件当成包袱,而是纯粹欣赏其节奏性。

Mientjes 自己在创作或看待历史材料时,往往采取的不是复刻而是「翻译」的态度。如果说将历史作品以新时代的媒介呈现是一种翻译song汉字,那么翻译中必然已经丢失和新造了一些东西。她提倡大家更多地去了解设计所产生的环境、工艺技术的状态、设计师受到谁的影响、与谁合作等,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作品和巨匠之名。

这些想要「隐藏信息」的文字设计,对技术伦理提出了什么问题?

互联网、人脸识别、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技术早已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由此带来的问题和反思也不绝于耳,我们或许正生活在一个「技术统治」(technocracy)的世界。来自芝加哥德保罗大学的 Heather Snyder-Quinn 在《透明:过去/现在/未来》( Transparency: Past/Present/Future )一书中就用设计暗示了新技术中的种种伦理问题,读者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书页通过 AR 才能阅读到隐藏的内容。

Snyder-Quinn在演讲中分享了许多类似的文字设计项目,它们通常着眼于隐私、性别、自由等人权问题。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在用文字交流的同时,也一直在用文字加密。女书、盲文乃至绘文字、验证码,都有意无意地成为 传递隐私信息的方式。在数字时代,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最有效的加密方式,也许还是发生在物理空间中的人际交流。另一方面,文字设计的直观性,被设计师们用来表达对技术霸权的抗议,它们不一定在设计上复杂高妙,而是主要在概念上直指技术伦理问题。

Seen ()是一款关注隐私和审查的字体,当输入特定单词时会显示黑色划线,暗示被安全局注意的内容

我们曾在会刊中报道过的 Redaction 字体,则通过清晰与模糊这组对比概念,展现社会边缘群体与司法系统的权力反差及其导致的不公正

技术惠及众人的同时也让我们困惑,这些作品所揭示的问题正一步步逼近人类的底线。正如电影《降临》中使用图形交流的外星人,我们的文字设计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种更复杂的密语吗?Heather 也将继续收集和关注这些项目。

ATypI 上的中文设计师们(续)

今天大会上也有多位中文字体设计师继续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我们将在《字谈字畅》播客中专门对中文演讲者进行访谈,并在下期会刊中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汉字度量

Hanzi Metrics

厉致谦(3type)

中文点阵字体的过往与新生

Bitmapping Chinese

刘育黎(3type)

文鼎书苑宋:一款适用于多种场合的响应式中文宋体

A Responsive Chinese SongTi typeface for Multiple-Use Occasions

Edwina Lee(文鼎科技)

中国佛经字体设计(谭泽源)

Type Design in Chinese Buddhism

谭泽源(汉仪字库)

ATypI 国家代表报告

Country Delegates Report

刘钊(中央美术学院)等

本篇内容由 Richor、Mira 整理汇总。敬请期待我们明日最后一天的 ATypI 空中速报!

欢迎成为 The Type 会员,每月收取精美电子会刊和其他福利。我们也将在 11 月的会刊中就 ATypI 的正式演讲做深入展开与分析。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