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著名语言学家、长寿老人周有光的宣传定语“汉语拼音之父”

近日,著名语言学家、长寿老人周有光先生离开了人世,我们在缅怀他并感谢他为汉语言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应当认清楚一个事实:媒体铺天盖地地对其冠以的宣传定语“汉语拼音之父”,究竟妥当吗?

小编认为,这顶大帽子,或许他老人家自己都不会接受。

因为真正的汉语拼音之父,另有其人。可以说,整个汉语拼音的发展史,都和此人息息相关。当然了,包括周有光在内其他诸位学者,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样值得尊敬。

但论某个领域的“之父”,显然只能有一个人。在汉语拼音领域,这个人就是吴玉章,别无他人。

1878年12月30日,吴玉章出生在了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双石桥蔡家堰一户普通农户的家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对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才子。

青少年时期的他,和许多那个时代的著名人物一样,前往一衣带水的日本,去学习先进的文化。1906年时,吴玉章加入了同盟会,而这一年,周有光才刚刚出生。

1911年黄花岗起义时,吴玉章负责购买运送武器,他冒着危险将武器藏在衣服里,好不容易通过了重重检查,然而还是晚了一步抵达广州。未能如愿参加广州起义,是他毕生都感到遗憾的。

辛亥革命后,吴玉章前往南京协助刚刚起步的孙中山,并出任参议院议员、大总统府秘书。革命失败后,他只好前往法国,并在法国当地组建了华法教育会,为国家培养人才。

1917年时,和周恩来、邓小平、王若飞、陈毅、聂荣臻等留法青年一样,吴玉章也回到了国内,并在国内推动进步青年留法勤工俭学活动。

1923年时,吴玉章和恽代英、杨闇公等人创办了《星期日》等刊物,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两年之后,他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创办了一所重庆中法大学。此后主要从事统战工作,并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后,吴玉章又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苏联学习的这段时间内,吴玉章、瞿秋白、林伯渠等人参与了一项根本性改造中国文字的工作,也就是汉语的拉丁化。他们经过一年的仔细研究,又参考了1892年时福建同安人卢戆章所著的第一本拼音著作《一目了然初阶》,在几经草案修改之后,最终写成了一本名为《中国拉丁化字母》的小册子,当中规定了汉字的拉丁化字母,并建立了几条简单的规则。

这本《中国拉丁化字母》手册,是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之后,此书立刻引起了苏联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希望中国学者能够继续改进这个方案,并帮助在苏工作的中国工人进行扫盲。在此期间,原本担任主要工作的瞿秋白,因为工作上的变动携妻子回国,于是这项任务就由吴玉章等人继续接手。

在此之后,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中国学者与龙果夫、郭质生等苏联汉学家一道,进行了合作研究。在经过反复琢磨和比较之后,他们最终拟定出了一套《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

1931年5月时,《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经过全苏新字母中央委员会批准,并于9月26日在海参崴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

吴玉章等人又成立了“远东地区新字母委员会”,并负责其推行工作。从此以后,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就开始在苏联远东地区的中国工人中传习开来。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苏联境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部队也开始学习这些新文字。为了更好地向军民推广拉丁化汉子,在中国文字拉丁化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吴玉章等11人组成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对原有的方案和写法进行了若干修正,这一系列改革,吴玉章都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会议后,吴玉章主导举办了许多新文字学习班、补习班和短期学校,并参与编辑出版了配套的教材、字典词典以及基础读物。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开始在苏联的远东地区广为流行,这也为后来拉丁化汉语在陕甘宁边区的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49年8月25日时,为了改变当时国内各种拼音法则并行的混乱局面,吴玉章写信给毛泽东,信中提出了关于文字改革工作的指导原则:

根据文字应当力求科学化、国际化、大众化的原则,中国文字应改成拼音文字,并以改成罗马字的,也就是拉丁化的拼音为好奔音字组词和拼音,不要注音字母式拼音与日本假名式拼音。

毛泽东在接到来信后,将信件转给了茅盾、郭沫若、马叙伦等知名学者,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最终,他们都赞成汉语拼音拉丁化的意见,但认为文字的修改不宜操之过急,可以先行进行拼音化的辅助功能。

1955年10月时,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首次提出用“普通话”代替“国语”的名称,并确定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语音标准,从而解决了《汉语拼音方案》的语音标准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坊间许多传闻“XX方言一票之差落选普通话语音标准”之类,都是彻彻底底的谣传。当时只是确立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中国共同语,并没有进行任何一次投票以选择哪种方言为基础。这是因为那时“国语”已经推行几十年了,汉民族共同语已经形成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通用语言。

1956年2月12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和《关于拟订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几点说明》,向全国人民征求意见。1956年3月,吴玉章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作了《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报告。此方案在两年后由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批准,从此标志了汉语拼音走进千家万户。

因此,以对汉语拼音领域作出的贡献而言,吴玉章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其他学者只是或多或少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而吴玉章身为推广的骨干,则在其中起到领导的作用。

此外奔音字组词和拼音,德高望重的吴玉章,还是新中国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可能也正是因为他的拉丁化拼音思想,人民大学的英文名称才是“Renmin University”,而不是“People's University”。

人大的校名也是由吴玉章题写

连毛泽东都曾在吴玉章的生日上亲临致祝词,并称赞他说: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