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国汉字在韩国的兴起,中国与韩国有何不同?

文化作为一种承载历史的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沉淀,成为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象征。

在明代以前中国文化一直是世界领先,是被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尤其是隋唐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效仿和学习中国的一些文化习俗以及各项制度,形成了所谓的中国文化圈。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工具,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汉字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凭借其极高的欣赏性和实用性,流传到周边的越南、朝鲜半岛、日本等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形成了“汉字文化圈”。

而韩国身为汉字文化圈中的一员,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韩国开始,在韩国发芽生根,到目前为止韩国使用中国汉字有将近1000多年的历史,渐渐融入了中华文化圈,绝对是中华文化的后裔。

可是自称为“小中华”的韩国为什么要废除在本国广为流传甚至一度曾是官方文字和语言的汉字呢?

又为什么在花了将近70年的时间努力废除国内汉字后又追悔莫及?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含义呢?

汉字在韩国的兴起

中国与韩国的联系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甚至更早之前就开始了,朝鲜半岛在周朝、朝鲜、汉朝等时期甚至是当时中国的一部分。

汉字更是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就传入朝鲜半岛,自此,中国汉字在很长一段时间是韩国唯一的书写文字,他们开始用中国文字记录自己的历史和发展,中华文化和汉字传入朝鲜(高丽)是在唐朝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韩国的政治、艺术、服饰等开始趋向于中华文化,汉字的使用也远远超过当时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可以说,那时的韩国和中国没有任何的区别,明代时期韩国与中国的关系也最为紧密。

但是,那时的韩国由于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只有贵族阶级才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称为“吏读文字”,而普通的民众则很难接触到汉字,只能以口头的方式进行文化流。

同时“吏读文字”由于是结合汉字创制有些不适合韩国语言的语法和语音,无法充分表达汉韩语的发音和韩国人民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当时的韩国人民对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愿望逐渐变得强烈。

韩国文字——谚文的兴起

到了朝鲜王朝第四代世宗大王时期,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在世宗的积极支持下,由崔恒、成三问等一批优秀学者,研究韩国语言的音韵,并不断到中国学习、研究汉字的精髓。

在历时三十年之久终于在1444年创造了一种独特而又简单易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由28个字母组成的朝鲜文字,不论是朝鲜官员、贵族阶级还是普通的民众都简单易懂,轻松驾驭。

在1446年,朝鲜王朝世宗大王正式公布新创制的文字,诏书称之为“训民正音”,意为“教老百姓以正确的字音”,正式名称为“谚文”。

但是“训民正音”的发布却并不意味着朝鲜拼音文字的真正的使用。由于汉字在韩国流传甚久,拥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在韩国汉字意味着中国文明,而抛弃汉字就意味着远离中国文化。

因此谚文的使用被众多的朝鲜官员和贵族阶级的使用汉字的朝鲜人的抵制,自造文字被誉为“夷狄之邦”。被称为二流文字的“谚文”也因众人的抵制而无法成为官方文字,其使用范围仅限于普通民众之间。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由于日本的入侵,朝鲜半岛逐渐成为了日本人的殖民地,朝鲜政府在日本的控制下开始进行去除哈汉字的运动,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时,朝鲜从日本的殖民统治中得到解放,韩国正式成立。

独立后,由于民族主义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汉字被排斥,而将谚文提升为国家文字的声音逐渐扩大,开始大肆宣扬“表音文字优越论” 、“汉字落后论”等舆论宣言,至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去除汉字的文化运动拉开帷幕。

汉字在韩国的衰退与废除

日本的入侵是致使汉字在韩国衰退的原因,但追究其根本原因却在于中国自身的衰败!1896年,中国清朝被日本击败,二十世纪的中国可以说是自身难保,那时的中华文明不再是受人尊重和学习的国家,甚至成为了日本人肆意欺辱的对象。

中国的文化和汉字也在中国的衰败下自然而然地走下神坛,在韩国这个曾经以汉字为主流文字的国家却被降为像曾经的“谚文”一样的二流文字汉字落后,汉字在朝鲜半岛近千年的发展和根基在不断的被摧毁。

1948年朝鲜实行的朝鲜文专属用途法,标志着汉字开始被依法废除。1970年发表的汉字废纸宣言,完全地废除了朝鲜中小学教育中的汉字教育,韩国禁止在小学阶段进行汉字教育。

同时由于汉字在韩国的现实生活中使用的不普遍性导致大量韩国学生对学习汉语没有兴趣和动机汉字落后,致使汉字在韩国的发展日渐衰退。

到1980年代,韩国的报纸等开始普遍降低汉字的使用频率,到1990年代,韩国的报纸除开人名和报纸名等已经没有几个汉字了。经过长达70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韩国的去除汉字的运动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成果斐然,中国汉字几乎彻底地被清除出南北朝鲜。

汉字在韩国的复兴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韩国形成了完全不识汉字的一代人,在韩国民众70年的切身体验中,要求恢复汉字的声音越来越高。韩国的“去汉字”运动不仅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现金,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韩国使用的谚文主要是拼音文字,会很容易造成同音混淆,难以清楚地表明中国汉字的含义。韩国的本民族发明的谚文虽然是民族独立的象征,表明他们是区别于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民族。

但是,韩国谚文的形成的根本还是离不开汉字,无论韩语的发音如何变化,他们的发音却始终接近于他们曾经的母体——汉语,使得拼音文字总是有表达不清的时候。

因此掌握汉字就能更精准地掌握韩文,反而,缺乏对汉字的充分理解和认识,使得无法掌握韩国本民族的语言,使得阅读非常的不方便,而且丧失了民族文化的本质。

迫于无奈,在1998年,韩国总统发表汉字复活宣言,却在一些坚持使用谚文的顽固派的抵制下,恢复汉字的活动频频失败。

韩国民众想要学习汉字只能到专门的汉语机构中付费学习,去汉字化不仅让韩国的本民族文字变得非常混乱,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还不利于对韩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明的保护。面对去汉字化后如此复杂的社会问题,韩国人民表示后悔不已。

但真正使得韩国想要恢复汉字不仅是去汉字化造成的一些不便,更是因为随着中国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不断与外国进行贸易和经济联系,使得汉语的使用也不断扩展到全世界。

正是在这个大的国际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士意识到了汉字的重要性,对曾经一味地追求去汉字而忽略了汉字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深感后悔。

韩国目前看来有很多呼吁恢复汉字的声音,但是就目前而言,恢复汉字的征程还很遥远。韩国目前小学和高中汉字仅是选修课。

同时最重要的一点韩国人无法将学习到的汉字应用到生活中,整个韩国社会缺乏学习汉字的环境和氛围学习汉字仅仅依靠部分人的兴趣和爱好,这汉字在韩国的恢复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总结

韩国人因为文化自卑的心理因素,为了追求所谓的独立和先进,在这样的华丽的外衣下废除了韩国文化与历史的根源的中国汉字,在其自以为先进的道路上不断的后退,陷入无法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根基的危机之中。

或许等到某一天,等韩国人民真正意识汉字的重要性,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真正自信起来,扔掉文化自卑的包袱,才会是韩国人重拾汉字,重拾文化自信的那一刻吧!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