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齐鲁晚报数字报刊

本报记者陈玮

实习生刘娇娇

“古有陈子昂,今有吴因易。因易才68岁,还年轻,还有实力突破!”今年5月的绵阳作家交流座谈会上,已经76岁的文艺理论家何西来与众作家谈笑风生,讲到李杜在绵阳的景点遗迹时,还当场朗诵起了李杜诗歌。然而,七个月后,12月8日,何西来却离我们而去。

何西来原名何文轩,师承现代文艺评论家何其芳先生。何西来的学术生涯从研究杜甫开始,后从事文艺理论研究50年,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包括专著《新时期文学思潮论》、《文格与人格》,以及论文集《文学的理性和良知》、《文艺大趋势》等。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批评的重量级人物,他曾担任《文学评论》的主编,对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助推作用。

除著述颇丰外,何西来的博学和记忆力为人所称赞。作家马步升回忆,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时,何西来主讲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和古典诗词鉴赏,讲课从不看讲稿,从《诗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仅一年多的时间,学生记在课堂笔记上的就多达六百多首。

一顶礼帽,一件风衣,精神矍铄是他留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印象最深的,是何西来洪亮的声音。“不是演讲胜似演讲,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每次出版社组织重大的文学研讨活动,都会考虑邀请何西来参加。“他的发言不仅有独到的观点,还有很强的针对性。他的声音洪亮有力,极富感染性。他经常在现场大段背诵经典文章,非常贴切地佐证自己的观点。”作家出版社总编室副主任金石开说。

何西来认为,“磊落”是陕西人独有的精神。“陕西人是进取的,进取之心是秦人的风骨,为人最重的应该就是风骨,陕西人有着钢铁一样的风格。”虽然年至耄耋,到华山等地,却依然勇于攀登。60多岁时还学了汽车驾照,自己时常驾车出行。到北京附近的延庆、密云开会,都是自己开车去,高速路、山路都不在话下,丝毫不把自己当作老者。

作为典型的关中大汉,何西来富有侠义精神,对一些不公正的事,总要说上几句。在绵阳作家交流座谈会上,在谈及当下文学创作中屡屡出现的不尊重历史、胡编滥造的浮躁之风时,何西来一顿狠批。他说,现在有的作家,抄袭严重,胡编滥造,甚至把不同朝代的文化和史实相互移植,只求哗众取宠。还有些作家不问百姓疾苦,以颓废为美,以表隐私为业,实乃文学大忌。

今年下半年,何西来病情恶化,他不顾亲人的反对,不但接手了《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的组织工作,还接手了丛书之一《杜甫传》的创作。在他最后一次住院时,还带着一摞稿件准备审看。

如今,斯人已去,人们再也无法听到他即兴的朗诵和坦荡的批判。但是,他的一生应该是没有遗憾的,因为他曾说过,一个文化人的责任和担当,就是为文化事业奉献毕生精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关中诗词,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关中诗词,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