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古诗词鉴赏-千古明月》第二集“月出皎兮”--月亮的审美意象

千古明月,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到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国古代文人有过多少关于明月的追问和思考。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讲授的《古诗词鉴赏-千古明月》,就是以月亮为线索,通过对古代文人的明月诗词的赏析,通过对月亮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在诗词歌赋中,诗人所赋予月亮的种种寄托及其现实涵义,分别从哲学意味、审美意象、人格意境三个层次,为我们讲解古代诗词作者对月亮的不同理解与感悟。静心品味,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欣赏。

【附文字稿】

从审美的角度去审视明月,它见证了古今,更重要的是它勾起了我们内心的一种感受。在明月下,显然是审美的,但这种美一定是有它的特质的。

这种美有什么特质呢?大家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在月亮底下想到的那种审美,都是什么样子的?有人说看到明月有时更快乐,有时更忧伤。明月的特质之一就是会把你的快乐放大得更快乐,会把你的忧伤映衬得更忧伤。月亮下既有那种圆润美好的祝福,同时也有那种伤感寥落的牵挂。

有人说到牵挂,有人说到思乡。月影照进人心的时候,往往勾连起来一种思念,所以人在明月之下,你去看中国诗词中的审美,往往是传递了一种孤独寥落的伤感之美。

大家都知道在戏剧的形态中,悲剧是最高的形态,为什么呢?有限时光中的遗憾和残缺,会在我们的心灵中激起空畅的反响,久久萦回,挥之不去。人生的很多缺憾,当它渐渐走远的时候,它也可以变成一种感伤之美。明月跟中国文人之间的关系,恰恰就放大了你生命中的很多落寞和惆怅。

你看看中国的那些诗人,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看见了月光呢?提起明月,你不能不提到诗圣杜甫。爱李白,不能不跟李白一起醉酒;爱杜甫,不能不陪杜甫一起熬夜。

大家发现没有,杜甫写的大量诗篇,都是“片云天更远,永夜月同孤”,内心惆怅徘徊,望着天边的孤月,前世今生涌上心来。所以杜甫看见的月亮,比我们看见的多,在我们酣睡的时候,他一个人独对清辉。杜甫的月光是“江月光如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杜甫一世的漂零,让他觉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抱病独登台。”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诗。杜甫一直在寻觅着他的故里,寻觅着托付。中国文人寻找的安顿,是自然人格与社会人格的双重安顿。自然人格的安顿是故乡,社会人格的安顿是仕宦。他需要一个角色把他安顿下来,否则他就始终在漂泊。所以,杜甫是一个生命漂泊感特别强烈的人。

你看李白虽然也漂泊,但是李白处处皆可安顿。李白一喝酒,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问何处是他乡”,能喝酒的地方他就安顿了。苏东坡也是经常在流放、漂泊,但是苏东坡说“此心安处是我乡”,一颗心安顿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可是杜甫不同,他没有李白的豪迈,也没有苏东坡的旷达,他有着一份赤诚,有着一份执着。在他的执拗之中,始终感觉到他的漂泊是他的此心大悲。漂泊之感,在哪里更清晰?在月色下会被格外放大。所以他看到的月光,经常映衬出他的一生。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杜甫说自己“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这四句话,几乎说尽一生心事,我是个什么人呢?我就是一介迂腐的儒生,我也必有天地的坐标,我就是在漂泊途上,我也不舍思归心情。我守着的漫漫长夜,有明月入心照耀着我自己的孤单。这就是他给自己的一个速写。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生,在月色下格外被放大。他在《宿府》里面,他说自己这么多年的这种“愿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多年的漂泊,在“清秋落府井梧寒”的时候,一个人审视着天地,看见了“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岳色好谁看。”他的一声一色,声音是听见彻夜的清角吹寒,就好像是喃喃切切的私语,绵绵缕缕不绝于耳。另一方面,是看到了天上的月色,月色好了,他也承认好,但好与我的生命有什么关联啊。好谁看?纵使好,能照亮我明快的心情吗?我自己是看不见它的好,照亮的只有悲伤。这就是杜甫与明月相处的方式。

我们去体会杜甫的崇高,和体会李白的天真,同样会有一份明月下的感动。我们说一个诗仙一个诗圣,包括诗佛王维,他们三个人都是爱明月的,但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月色,李白的月色都天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他看着天上的月亮永远都很好。王维的明月就很旷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但杜甫的明月永远是这个样子,永远会被月光照彻他内心的悲怆。

在明月下,有人说思乡,有人说思亲。一个人在明月下会有很多很多的思念,比如说杜甫思念自己的手足: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纷纷战乱之中,明月牵挂着你对手足兄弟的那些遥遥寄盼,“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在深秋时节,中秋之月分外明朗。在这样的时候,千山万水之外,都映衬在自己的心上。所以为什么在中秋这个时候,大家的心格外有一种放大的惆怅呢?还因为这个季节,也就是这个季节,“露凝为霜,草木摇落。”这是一个萧瑟的时节,这是人心随着树木纷纷飘洒,走向悲凉的时节。所以中秋的月亮显得格外的意味深长。你想,对于兄弟手足的这种牵绊,就看到了今天的月亮格外分明。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特别的欢喜和特别的忧伤,都会被明月放大。因为就在这一刻,月亮跟你的心事相关。

杜甫照样会在这样的时节想念他的妻子,想完了手足想妻儿。一首著名的诗,就是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他说我一个人在长安,老家鄜州的月色,只有我的妻子一个人去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孩子还小,不懂得妈妈的惆怅,无人分担。所以他的想象妻子一个人站在月夜中的时候,“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身上被露水打湿了,打湿的还有他的心情。“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共同站在雕窗前,让明月照着我们脸上的泪痕终于干净了。这是一份憧憬,这是一种期待。你想想,明月为什么能说出很多人的这种心情呢?

我记得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我爸爸在安徽工作,那时候坐飞机很少,都是坐火车。我妈妈的生日恰恰在中秋之后白露之前。有一次一个叔叔,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那时候火车也慢,到了我们家,替我爸爸带了好多东西。其中有一个大大的装洋酒的盒子,但是非常轻,好像空的一样。我和我妈妈猜了半天,最后打开看看是什么呢?我爸爸给我妈妈折了整整一枝桂花。那时候还没有花泥,他就用脱脂棉片蘸上水,一层一层包在那个花枝的根上,外面用塑料袋包起来,然后在桂花的枝杈里,他用他的读书卡片,一笔非常漂亮的蝇头小楷,给我妈妈写的是什么呢?写的就是杜甫的《月夜》这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其实,有些思念人心永恒,所以“明月千里寄相思”,它在每一个时代都会重复着故事。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现在看到那些从花店里定的花,上面别的生日祝福,我在想,我老爸比这些酷多了。那都是在三十多年前,他自己折的桂花,托人那么老远那么久带来。而且我现在看到那些生日卡片上写的祝福语太直白了,真的不如这首诗好。这首诗恰恰写出了我们家当时的心情。那时候,“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我真的不懂得怎么样想我爸爸,上小学时还挺高兴的。我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在北京,她也不能经常去探亲,我爸爸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调回来。所以这首诗,我越是长大的时候,越觉得写出了他那时候的心情。所以,月亮是永恒的,人心的思恋牵绊是永恒的,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杜甫的明月,在多年以后还会照进每个人的心里。这样一种明月,除了照见牵挂,照见亲人,它还有一种更为惊心动魄的映照,那就是照见了故国。李煜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亡国之君,是一个诗思澎湃,用王国维的话评价他,是“粗服乱头,不掩天姿国色”的这样一个本色诗人。但是,毕竟千里江山断送在他的手里,他那“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愁寄托在哪里呢?虽然他也有很多的不眠之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切不需要朗月了,“如钩新月”都可以照澈悲伤。一个人无言独上西楼,看见残月如钩的时候,心如寂寥的清秋,满满都是悲切。那月明的时候更不堪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轮满月照见曾经河山,“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一切山河还在,但是江山易主了。所以,这一种古国之思,在明月之下显得格外触目而惊心。

你们想过吗?明月的审美,这种寥落,不是一己的悲伤,有的时候是家国的疼痛。所以李煜写他的内心世界,那一种细微的活动,“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我们总是说,动静,动静,我们能听到的看到的是什么动静呢?这里总是有声有色,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讲什么事情形象,叫绘声绘色。你看,杜甫写了“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李煜写了“断续寒砧断续风”,听见一点点的声音,是“数声和月到帘拢”,月色把这一切带来了,他才砰然入心。

月色有时候喜人,有时候恼人,月色恼人的时候,你想躲它都躲不开,你想把它撵走都撵不走。所以《春江花月夜》中写的楼上那个思妇,也有这样的心情,“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看见那个月亮照到妆镜台上,应该是“女为悦己者容”,她的身边没有人,就月亮照在妆镜台上,这不是烦人吗?她就想,我放下窗帘,把月亮给档上,结果“玉户帘中卷不去”。我就卷了以后,月光不走,还是透进来,那一赌气,你不走我走,抱起了洗衣盆,我洗衣服去了。在寒砧上捣衣的时候,“捣衣砧上拂还来”。月影又来了,我用手把它扫掉,但它又来了,你说这月色多恼人啊!月色如影随形,人心感伤悲切的时候,它偏偏要来捣乱。这就是苏东坡说的“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间别离不团圆,你月亮非得这样圆,这不是捣乱吗!在月色恼人时,放大了就是这种寥落、孤独、伤感之美。这份情景,你今天读起来不感到美吗?这也是一种隽永的美。

范仲淹说,“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就是说,酒这东西进不同人的心肺,它化作的是不同的东西。进李白,那是酒入豪肠,所以他那笑成剑气,他能酿就月光。但是到了范仲淹这里,你们小时候读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情怀何等浩荡,但是在诗词中一见明月,也有此情不堪。你们去想一想,中国的散文很多是言志的,诗词是言情的。而在诗与词中,以词最甚。所以在词中一见明月,这个高楼也是上不得的。明月在楼头,一个人在楼上徘徊的时候,也是不敢独留的,因为这时候的酒就化入了相思泪。

你是否发现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登高这件事,登什么感受不一样。很多人登山,登得胸怀始开,眼界阔达,“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登山。李白登山,“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你看中国人登山的时候,往往都很豪迈。

但是,另外一种登高就是登楼,即使李白这样的人,也会说“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这是从古诗词十九首里传下来的诗。你听到那地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那是一种苦苦的寻觅。所以到了秦少游的时候,写“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我一直在想,中国人在高楼之上到底迷失了什么?辛弃疾这样一个旷放的人,那也是在落日搂头,一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那样的一种英雄情怀,到这个时候也是“唤起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一个人登高的时候,再见明月,酒入愁肠,当然它化作的都是点点泪滴了。你看这就是明月在那个特定时刻,对人心的放大。所以有一些时候,人不敢和明月相逢,

“三相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一个人在黄昏清秋的时节,见到了乍起的这种明月,“三湘愁鬓逢秋色”,正是人归途不识途,这样的一个心意婉转的时候,恰逢秋色已经开始寥落了。“万里归心对月明”,他不用说他的感受,把它摆在这里就可以了。万里归心,何堪月明,这时候的明月照着人是多么的无奈啊。

那时候的万里可真是万里,现在的万里坐着飞机就到了。那时候的人没有消息,那真是音书绝啊,现在发的E-mail就行了。所以,今天的人很少能去理解明月为什么对古人那么重要。因为我们今天用不着月亮帮我们什么忙了,我们今天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一封电子邮件什么都解决了,再急了直接坐飞机就过去了。可是古人能怎么着,只能是“我寄愁心与明月”。所以明月在那个时候,对人的那种慰藉,是我们今天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人所不能体会的。应该说,我们比他们更幸运。但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今天也失落了很多,因为我们失落了那种缠绵的感伤,失落了无奈中坚持的情怀,我们失落了对清风明月的那份托付,我们失去了在惆怅之间内心的那一点真诚,我们今天一切都变得太简单了。在今天这么一个成本很低,就能够完成很多消解相思的时代里,相思就显得不那么珍贵了。

明月为什么在今天显得不重要了?能够完成很多消解相思的时代里,相思就显得不那么珍贵了,就是因为今天的明月已经被城里那些汽车尾气遮挡得朦朦胧胧了,不再那么触目惊心了。我们即使看得清楚,我们也用不着它来帮多少忙了。

你如果集中去体会一下,当时的那种寥落感伤之美。李白是个多么豪放的人,但是李白的心看明月,在不同的时间,看见的月亮感受也不一样。李白也会写他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那是一种豪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时候是一种幼稚。但是李白在悲伤的时候,“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也就是说月色在他的心中也有恼人的时候。月光的这种惆怅,他也会想长门深宫中的怨妇,怎么能见得月光呢?

我们从这里要引出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在明月下相思,很多都是这样一些惆怅的思妇,而思妇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人是谁呢?就是月里嫦娥。因为人人都是借着月光去照彻自己的相思,而嫦娥是住在月宫去眷恋她曾经的人间。她长生不老了,但是长生变成一种折磨,因为她在漫漫的生命历程中永远无法归来。李商隐的《嫦娥》写的是多么典型的一种心情: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一夜一夜,这个星河渐渐黯淡了。星星要暗下去,黎明继起的时候,你才会想这一夜一夜天空的朗月为什么如此明亮,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个女人的惆怅忏悔,那样一种深深的无奈,但是没有可以回头的那条道路了。这种夜夜的心情相思古诗词,就变成了惊心的明月。所以思妇的那些惆怅,有时候在嫦娥这样一个美丽的、忧伤的、无奈的、永生的生命上,被格外的凝聚并放大出来。

我们为什么说月光照出来的是寥落呢?因为它总会集中在某些人的意象上,这样的思妇古今太多了。晏殊在他的词里说,“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也是月色太恼人了,明月怎么就不懂得人间离别有多苦啊,为什么你成宿成宿的月亮总是照在我的屋子里呢。这样的一种明月入心,让我怎么办啊。这是一个人在明月下的无可逃避。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从《古诗十九首》传下来就是这样的诗篇。那是在东汉的时候,一个世道很纷乱,文人朝不保夕的时代,很多托寓之诗,都是在照出自己心中深深的那种忧患,生不逢时,人生漫漫,但不得自主。所以,你就觉得整个明月皎皎的时候。后来在曹丕的诗里也写到,“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漫漫长夜怎么就到不了头啊。眼看着星汉西流,长夜怎么还没有完呢?明月皎皎照在床上,“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照的是什么样的床呢?照的是孤单的床。

一个人顾影自怜的时候,深夜应该是安睡的,深夜的生命应该是温馨的。但是明月的温度是什么相思古诗词,月亮照在人心上,月亮是冷的,月亮是寒的,月亮是清寂的,月亮是落寞的。这样的月光照出了人心中越发的孤单与悲伤。人真的是因为月亮在悲伤吗?人真的是要月亮去承担很多责任吗?欧阳修的词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无关风和月。”这一句话道出了人与明月之间的关联。人生有情,这件事你能怨得风月吗!

不仅风月承担着这个人生离恨的这么一个名声,还有很多的江山,还有很多的花草。杜甫也曾经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人生只有有情,就会不断地泪沾胸臆。你看江水起,江花红,这一切那有尽头。看着这一切,人生有情都会勾起来。

所以,人世间,看到的所有离愁别恨,都会找到一个意象去寄托。明月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意蕴,其实明月照彻的是人心中那些不曾消散的心事。

我们看了这么多不同的月色,最后你看到什么呢?这些皎皎的月光投射到人心上的温度清寒孤冷,这种意象在中国的戏曲中也是很多的。大家看的昆曲《玉簪记·琴挑》,书生潘必正上场唱的第一支【懒画眉】,唱的是

“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

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

他说这样的月明云淡的时刻,我就是睡不着,睡不着就在枕上就听到蟋蟀声起来了。这样的一个清秋时节,刷刷的树叶子下来了,吧嗒一声残响,惊断了我未稳的梦境。这个时刻想起宋玉,想起明月下所有的悲欢,他要“闲步芳尘数落红”,一出去要看一看落英缤纷,陪陪它们,数数它们,不枉它们来此人间一回,偏偏这个时候听到了陈妙常弹琴的声音。陈妙常看到的“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也是在月色之下照得一切的美好,在自己的心中引起了感伤。

月光有时候很美。但是中国人也有一个说法,叫做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所以月光下的枝繁叶茂照出人心的寥落孤单,这份清冷的投射触手可及,生命中所有的惆怅所有的忧伤,都被月色勾勒出了清晰的细节,月光其实照见了我们心中的眷恋。

你会思念什么呢?思念爱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甚至思念故国。一切温暖的眷恋在孤冷的月光下,都铺上了一层迷蒙的色彩。这种审美又让人感伤不已,又让人心碎神谜。所以在月光下的审美,往往是让人带着这种感伤惆怅而不可自拔。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有品质的欢乐不多,有品质的忧伤更少。你想一想,你真正拥有那种有品质的忧伤吗?我们可以说有很多时候,我生气了,我烦躁了,这样的事情很多。我愤怒了很多,我郁闷了也很多,但你敢说那叫做忧伤吗?忧伤这个词,不一定跟你的失业或者失恋相关,它是一种情怀,一种与生俱来你骨子里的气质,这种忧伤相关于悲天悯人。看到世事的很多艰辛在月色下被逐渐的放大,心怀悲悯,流连不去,这样的一种感伤是为忧伤。

我们不一定都要去月亮下找欢乐,某种意义上讲,中秋佳节我们过得越来越不真实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年过什么节日,手机上的短信多得不得了。我总想过春节的时候,好像应该这样发信息,打电话,红红火火过大年,热热闹闹去问候,没有什么不对的。但现在过清明过中秋,也这样的不消停。我们现在把一些清静的节日过得太热闹了。

生命追求幸福没有错,但幸福不等于热闹,幸福有时候是要留一段自由的空白,让自己可以真正真诚地沉寂于一段感伤,你可以真正去看明白月色,想一想这些古今的神话与不舍的眷恋,这未必不是一种幸福。所以,有时候太热闹,连孤独的自由都没有了,也未必是一种幸福。现在,真正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不应该都是切开月饼,洗上葡萄,倒上酒,对着月亮,大家吃吃喝喝,最后闷头大睡。总应该再想一想,张若虚、李太白、苏东坡,他们在月亮底下曾经的发问,还能触动我们的心吗?

月光放大了我们心中的眷恋,月光勾连起了我们内心一种温情而伤感的审美。我们在月光陪伴的时候,你要相信人生并不孤单。

【文稿中涉及到的古诗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白《把酒问月》--古今时空的永恒

余光中《梦李白》酒入豪肠,三分变成了剑气,余下的七分酿就了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白居易《中秋月》月光下的失意人生;

辛弃疾《栏花慢》

姜白石《扬州慢》

月光下的审美--快乐放大的更快乐,忧伤放大的更忧伤;孤独寂寥的牵挂;月影照进人心,勾起一轮思念;人生的很多缺憾,当它渐渐远去的时候,也可能变成一种感伤之美;

杜甫《江月》《江汉》《宿府》--自然人格与社会人格的双重安顿;

《月夜忆舍弟》--思念手足;

杜甫《月夜》--思亲;

李煜《相见欢》《虞美人》--照见了故国;“粗服乱头不掩天姿国色的这么一个本色诗人”(王国维)

李煜《捣练子令》

范仲淹《苏幕遮》

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天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卢纶《晚次鄂州》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长门怨》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思妇的惆怅

李商隐《嫦娥》

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无关风与月;

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府,星汉西流夜未央

杜甫《哀江头》

《玉簪记.琴挑》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月明云淡露华浓,倚枕愁听四壁蛩,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

“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文稿为本人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