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何被称为描写西湖最好的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代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是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年—1074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写下的有关西湖景物的大量的诗中的一篇。

这之前,因为和朝中大臣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出京任职,出仕杭州。

在杭州期间,苏东坡的官邸位于凤凰山顶的官员公馆北面,可俯瞰西湖,因此苏轼写下了大量关于西湖的诗词。

世人皆知西湖美,但西湖美在哪里?去过西湖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读了苏轼的这首诗,心中一定勾画出了自己的西湖。

我们根据这首诗想象一下西湖画面:

阳光照耀下,西湖水面荡漾,微波粼粼。水波映衬阳光,光彩熠熠,波光艳丽。雨天的西湖,水烟朦胧,微微雨幕的笼罩下西湖的古诗词,西湖周围的群山缥缈迷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的话,淡妆浓抹都显得那么自然适宜。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前两句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在苏轼眼里都是美好的。

“潋滟”、“空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通过“晴方好”和“雨亦奇”两个词语,既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洒脱的性格和开阔的胸怀。

这两句写景西湖的古诗词,又是不同时空下的西湖之景,让我们对西湖有了大体印象。但我们只看这两句的话,发现它不仅适用于西湖,也适用于我们身边任何有山有水的美景。

这正是苏轼的高明之处。如果具体地描绘西湖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两句高度概括性的诗则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读完这两句诗,头脑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一幅山水画面。

后两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作者将读者的思绪从景色引导到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

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家乡恰好在吴越之地,用西施比喻西湖,可谓十分贴切。

西施不管是在家浣纱的淡妆还是在吴国皇宫的浓抹,都是名扬四海的美女,对应着西湖晴日雨天都是美景。

这里还有一点:西施有多美?这只存在于人们的心间,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西施,西湖不也是如此吗?

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描写景物,既节约笔墨,语言精炼,又寓意丰富深刻。他不止让读者想象景物,也让读者思考情感,一景一情,相互交映,让读者通过想象感受西湖内涵。

这两句被时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南宋人武衍对其评价更高,他在诗作《正月二日泛舟湖上》上写道:“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最后一句“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还成为了男人们哄骗女朋友的常用语。当女朋友问到化妆好看还是素颜好看的时候,男人都会用这句来搪塞。可是女人们经常忘了前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