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国诗词大会上,康震因解读“野旷天低树”遭质疑,他的真错了吗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康震曾说过:“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最具中国特色。”在他看来,古诗词永远不会过时,它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许多社交工具、平台都自然而然地添加诗词元素,让穿越了千年时空的古诗词仍能展现独特的古典美。

不过经典需要致敬,更需要阐述者与推广者。在诗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需要诗词文化的专家学者为我们拨开层层迷雾,令我们发现丛林深处的精美奇观。而在致力于推广古典文化的专家中,康震教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

2005年,当《百家讲坛》的专家们都在畅谈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时候,康震教授另辟蹊径,讲起了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古代诗词大家。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康震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与流畅的表达能力赢得了许多观众的欣赏与喜爱,成为当之无愧的“诗词男神”。

节目之外,他还是一个业务能力强、温文尔雅、德才兼备的大学教授,每次公选课都是高朋满座。然而,随着康震的“爆红”,质疑声与谩骂声也接踵而来,有网友认为其矫揉造作,毫无真才实学。在一期《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中,康震因解读“野旷天低树”引发争议,难道头顶光环的诗词男神真的被高估了吗?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第八期节目中,康震在点评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时,先是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读了一遍,而在读“低”字时,语气偏重,读成了第四声。节目播出后,许多网友抨击康震连最基本的发音都不过关,在节目中当专家简直是德不配位。

此外,还有网友特地查阅字词释义,发现“低”除了“dī”这个发音外丛的诗词,没有其他声调,因此有人故意嘲讽与指责康震教授业务能力不过关,为博眼球竟自己随意杜撰新的读音。其实,如若认真观看节目,会发现康震教授并未将低读成“dì”,只是恰好在读的时候发音重了些,仔细听还是可以听出是平声。

毕竟人无完人,专家教授也会有嘴瓢失误的时候,网友们抓住一点小失误就将其无限放大,并质疑专家的学识与经验,未免过甚其辞了。除此之外,康震教授对“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解释也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他的观点如下:“因为视野特别开阔,感觉天比树还要低,而树反而到天上去了,月亮则离我们非常近。孟浩然写的是一种非常旷远的意境,这是一个久居山林的隐士所特有的感觉。”如此说法很快在节目的评论区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康震教授的解释与古诗的正常释义有所出入。

视觉的差别导致人眼中的“天”比“树”还要低,可树怎么可能会到天上去了呢?那么这一解释对错与否?

《宿建德江》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彼时的孟浩然已过不惑之年,因科举落榜而寄情山水之间。“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建德”的这一段江水的名称,如今的建德江位于我国的浙江省。“宿建德江”指的是诗人住在建德江畔,这是一首抒发羁旅之思的古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首句描述诗人在江上划着船,慢慢划至江中的一个烟雾缭绕的小岛边,并停靠在那。此句既交代了写作背景,又点明题意,还为接下来的抒情奠定了基础。紧接着,“日暮”来临,随着天色渐暗,江上雾气蒙蒙,诗人突然触景生情,游历玩乐的心情全部消散,只剩下满腹愁绪。

这里的“客”并非指旁人,而是诗人自指。如今的他远离家乡,宿在建德江畔,自然是客人,而四处游历的他仍会不自觉地思念家乡与亲人。对于孟浩然来说,吴越之行的目的一方面是结交好友,另一方面是排遣科举失利的挫败感与哀愁。

“新”字更是精妙,说明诗人的愁绪并非此时此刻受到景色触动而产生的,而是在漫游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宿在江边后再次涌现罢了。三四两句的“低”与“旷”、“近”与“清”是相互映衬的。因为原野苍茫且空旷,才显得天更加低一些;因为江水澄清干净,才显得水中月离人更近一些。

由此可知,“低”从“旷”中出,“近”从“清”中出。这四字既描绘了景色,也突出了诗人的心情。诗人将心情与景色融为一体,满怀忧愁的他置身于广袤且宁静的天地之间,只有一轮明月与他的距离最近,仿佛能理解他当时的境遇,而忧愁也因此得到了些许慰藉。

孟浩然在鹿门山隐居多年,通过游历结交了不少高官名士丛的诗词,却还是没有得到任何被举荐的机会,更没办法出人头地。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孟浩然便开启了长达八年的游历之旅,相互举荐、寻求机会是当时文人的常态与风气。

因此孟浩然便将希望寄托于此,用八年时间四处结交好友,从被贬谪的官员到同船的旅友,简直是来者不拒。但这些友情终究没有带他走上仕途,孟浩然只能选择参加科举,谁料最终科举落榜。可孟浩然并没有放弃,公元725年,他来到东都洛阳寻求官职,并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呈献给宰相张九龄,希望能够得到赏识。

谁曾想张九龄倒是颇为青睐他,可唐玄宗并不赏识他,孟浩然只能怏怏离开,失落的孟浩然再次开启了吴越之旅。那一晚,夜色朦胧,他独自一人在建德江上夜泊,望着广阔苍茫的天地,内心越发觉得心酸落寞。

彼时的他孤身一人,只有明月相伴,科考失利,又得不到举荐,有家归不得,愁绪再次袭来。种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令孟浩然无所适从、辗转难眠,这才有了这首绝世佳作《宿建德江》。

综上,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整体富有层次感。诗人将自己的羁旅之思巧妙地融合在日暮、明月、江水等意象之中,甚至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整首诗虚实相间,相互映衬,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康震教授对这首诗的解释合情合理,毕竟在置身于一个广阔的环境之中,天地在没有遮挡物的情况下,仿佛连成了一片,而此时的树自然就比天高了一些,说成“树反而长到天上去了”并无严重问题。

总之,许多古诗词会掺杂一些玄幻与夸张的成分,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拘泥于一字一词,毫无顾忌地去品味古诗词的魅力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