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启动仪式(图)

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启动仪式。

蓬江“创乡“推进会。

“诗词中国“志愿活动走进蓬江杜阮。

诗词进农村。

诗词进企业。

诗词进校园。

全国“朱庸斋词学奖”征稿颁奖仪式上的诗词吟诵。

陈永正教授(右)为蓬江诗社揭牌。

白沙故里,诗意蓬江。

在岭南著名的文化之乡——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诞生过一位大儒,他就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古琴家、诗人陈白沙。受白沙文化影响,蓬江自古以来诗词名人辈出,诗词佳作异彩纷呈。

改革开放以来,蓬江诗词创作日益活跃,诗词文化活动层出不穷。2015年,蓬江区被评为“广东省诗词之乡”,此后全力向“中华诗词之乡”迈进。近年来,蓬江区根据“党委重视、政府行为、群众参与、社会效果”的十六字要求,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简称“创乡”)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六进八有”成效显著,为蓬江区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也成为蓬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一个鲜明亮点。如今,蓬江区已逐渐形成“一主两翼,头雁工程;校园诗教,薪火传承”的诗教格局,诗词元素突出,蓬江特色鲜明。

文/吕胜根 图/易航 何耀文 蓬江区文联提供

A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奔腾的西江诗词平仄查询,静静的江门河,从蓬江流过,滋润着80万蓬江儿女。

蓬江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白沙故里至今保存完好。陈白沙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陈白沙的诗,格调高雅,平易自然,以诗为教,以诗明理,充满生活趣味、人生哲理和爱国情怀,其中不乏对江门蓬江一些自然风物的描述。

蓬江区以白沙文化为抓手,深入挖掘蓬江区人文资源,连续10年举办“陈白沙文化节”。通过活动,成功使白沙诗文走向群众。在白沙祠、白沙公园、陈白沙书院、叱石等景区,均展示有陈白沙的诗文,成为向游客展示白沙文化和蓬江人文的形象窗口。

蓬江区人杰地灵,除陈白沙外,这里还涌现出白玉蟾、区越父子、黄公辅、胡方、陈洵、朱庸斋、李少石、谭国恩等一大批著名的诗词作者,其作品也是各有特色,让人回味。

B诗词文化氛围浓郁

“柳渡一帆秋月,江门几树春云。”近年来,蓬江区大力推动诗词文化建设和传播,2016年挂牌成立“诗词中国”创作基地,诗词文化氛围浓郁。

在诗词教育方面,蓬江区自2016年5月开始在陈白沙书院开办国学堂蒙学班公益课堂,通过在课堂上吟诵陈白沙经典诗文、临摹陈白沙书法等形式,让孩子们从小感悟陈白沙优秀诗文的精神内核,目前已开课100多期,受益学生达数千人。

在诗词创作方面,蓬江区现有蓬江区诗词楹联学会、荷塘镇津亭诗社、潮连街道柳桥诗社等多个诗社,杜阮镇众多诗词爱好者也积极参与市区的诗社活动。这些诗社团结组织和培养了一大批创作人才,遍布蓬江各地各行业,其中,蓬江诗词楹联学会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江门著名诗人陈一峰发起成立的蓬江诗社。近年来,该学会积极开展交流培训,自主采风创作活动多达百余次,不断提高会员的诗词写作水平,每年将会员作品结集刊行,现已出版4期《蓬江诗会》,合计发表诗文3000余篇,使会员和诗词爱好者拥有了一个稳定的诗词创作交流平台。

C“六进八有”成效显著

“一蓑春雨江门钓,万里长风海上吹。”作为江门市唯一一个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城区,蓬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乡”工作,对标有关方案中的“六进八有”要求,切实促进诗词文化在蓬江区的普及和发展。

早在2016年,蓬江区就开始着手创建“中华诗词之乡”。2019年,蓬江区委把“创乡”纳入本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将“创乡”作为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亮点,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创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蓬江区文联,各成员单位均印发了“创乡”工作方案。

结合工作实际,蓬江区依托14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及陈白沙书院,积极举办诗词讲座、培训、唱诵等活动,其中特别选定了陈白沙中学、范罗冈小学、蓬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白沙街甘化社区、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棠下镇良溪村、叱石景区等地作为蓬江区开展“六进”工作的示范点诗词平仄查询,在硬件上达到“八有”要求,切实把诗文元素融入到社区道德讲堂、社区文明论坛、“我们的节日”等传统文化活动中,大力促进中华诗词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蓬江区所有学校也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诗词文化活动。在基层,诗词吟诵、书法、采风、创作、交流等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同时,蓬江区还聘请省内外诗词专家作为“创乡”顾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创意的诗词文化活动,并通过省、市媒体广泛宣传,让诗词文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020年举行的蓬江诗词大会吸引了数千名诗词爱好者参赛,题目通过蓬江名人名作展现蓬江特色,让社会各界通过比赛了解蓬江诗词,弘扬和传播蓬江诗词文化。在“六进”示范点,蓬江区文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红色轻骑兵”文艺志愿活动,积极参与接地气的诗词文化活动,以实际行动把“创乡”工作落到实处。

诗词文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蓬江区将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文化工程来抓,不断加强“六进八有”工作,提升诗词精品创作力度,让蓬江诗词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春风化雨,发扬光大!

★“创乡”动态

战火重燃 巅峰对决

蓬江诗词大会总决赛将于本周日举行

江门日报讯 (记者/易航) 12月18日至20日,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专家组将到蓬江区开展为期三天的检查交流。期间,“白沙故里诗意蓬江”蓬江诗词大会将重燃战火,8名选手巅峰对决的精彩大戏即将上演,值得期待!

12月20日早上10:00,“白沙故里诗意蓬江”蓬江诗词大会总决赛将在蓬江区美丽豪酒店举行,来自全市的8名选手将进行最后的角逐。

本次总决赛为现场比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飞花令环节,涉及诗词填空、诗词魔方、诗词纠错、诗词线索等题型。总决赛最终将诞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本次比赛将邀请江门本地诗词专家作为评审嘉宾,届时,直播江门App将进行现场视频直播,敬请关注!

“红色文艺轻骑兵” 活跃在“创乡”一线

党建引领“创乡”工作,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近来,蓬江区文联机关党支部多次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主题活动,机关党员与党员文艺家代表,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投入到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六进八有”工作中去。

12月10日,党员文艺家、蓬江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黄祥寿为范罗冈小学校本部师生带来了一堂特殊的诗词创作及作品讲解课。黄祥寿以七言绝句为范例开启了这堂诗词创作及作品讲解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诗词文化修养与诗词创作能力。

当天,黄祥寿现场讲授诗词的创作方法,向师生详细讲解了格律诗的平仄、用韵、起承转合等格式和结构。他还以“蓬江的桥”为题,选择了两篇学生的作品进行当场讲解,让学生们很快明白诗歌创作的要领。同学们认真做着笔记,收获满满。

12月11日,黄祥寿又来到北郊中心小学开展诗词创作基础知识讲座,受到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并表示获益良多。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诗词文化的了解,讲座结束后,蓬江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赵一翰,退休党员、江门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黄瑞剑与黄祥寿一起还在北郊中心小学传统文化活动室即席挥毫,让学生观摩,并现场指导学生书写陈白沙诗文,让学生在书法练习中体会诗词的魅力。

据悉,北郊中心小学积极构建校园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江文化以及和美文化为核心,在楼道传播中华诗词和白沙诗词,在校园中营造出良好的学诗词、爱诗词、创作诗词的浓厚氛围。

诗词文化进农村

品胡方诗 观“洒洒水”

作为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六进八有”系列活动之一,12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棠下诗词文化讲座在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举办,棠下文化站站长蒙胜福为40余名棠下教师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本土诗词文化课。

棠下历史文化名人众多,留存下来许多诗词文化遗产,不仅有被人尊称为“金竹先生”的胡方,也有被誉为“粤东四大家”的罗天池,还有蓢溪居士罗斌、官拜广西平乐知府谭国恩等。“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留下了大量诗作,很多诗歌中描述的棠下景致,如今仍然有迹可循,成为进一步探寻、挖掘文化遗址的有力线索。”蒙胜福讲述,“如清代肇庆太守冯昭文曾写下诗篇《良溪洒洒水》,可见当年良溪‘洒洒水’的优美。”

讲座中,蒙胜福除了解读棠下本土诗词外,还对棠下历史文化和棠下名人轶事也进行了讲解,其中讲到“金竹先生”胡方刚正不阿的处事风格和谭国恩派往日本横滨任理事置事务统办的典故时,在场的观众无不聚精会神、兴致高涨。蒙胜福表示,棠下是中华诗词的富矿,为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棠下诗词,未来他将在蓬江区文联的支持下,整理修著一本与棠下有关的诗词,让棠下诗词的保护、学习、传承更加有效。

讲座结束后,在场的教师都深感受益良多。棠下镇桐井小学教师张瑞平表示,听完讲座,她一下子感受到棠下的文化底蕴是如此丰富。今后,她也会向学生推荐棠下诗词。棠下镇中心学校校长骆昌文则表示,诗词源于生活,有其历史文化背景,语文老师多些了解,可提高教学水平。

讲座结束后,蒙胜福又亲自带队,前往良溪村百多年前文人汇聚的地方“洒洒水”瀑布,一同感受古村的人文历史底蕴。据悉,从清代至民国初期,罗天池、蔡锦泉、姜云朋、伍铨萃、兆镛、谭国恩、罗清、宋心培、吴荣泰、罗竹坡、宋森等士林名流曾来这里,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易航 张灵峰)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