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先生——南开大学收到1711万捐款

继2018年南开大学收到1857万捐款一个人的诗词,轰动了整个教育界后,今年5月,南开大学又收到了1711万捐款,再次登上新闻热搜。

这两次的捐赠者都是我国著名诗词家,现年95岁的叶嘉莹先生。而这些捐款几乎是她全部的积蓄。

出于对她高尚品格的敬佩,在杨绛去世之后,就有人称呼叶嘉莹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先生”。

1924年,叶嘉莹出生于北平的一个书香门第。当时国门大开,“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封建糟粕被时代的洪流冲击的片甲不留。

叶嘉莹在旁人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就开始让她学习国学。开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儒家经典《论语》。

彼时的叶嘉莹年纪尚幼,哪里懂得这些经典中记载的人情世故、悲欢离合。背诵不过是完成父母的任务。

直到抗战时期,父亲随着国民党政府南去,母亲因病去世。这对于叶嘉莹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正是因为这样的遭遇,让叶嘉莹和那些身世坎坷的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这才真正地喜欢上了诗词。

万幸的是,叶嘉莹的伯父见她幼年丧母,心生怜悯之情,资助她上了辅仁大学。叶嘉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十分刻苦,记下了整整8本听课笔记。

她的辛勤和汗水引起了诗词名家顾随先生的青睐,顾随先生对其倾囊而授。

在名师的关照下,叶嘉莹不过20多岁时,诗词水平就胜过了不少名噪一时的老学究。并于1945年走上讲台。

叶嘉莹的丈夫是国民党的海军教官。在蒋家王朝已经无力回天的时候。叶嘉莹的丈夫就带她离开了故土,来到了台湾。

不幸的是,台湾此时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叶嘉莹的丈夫因此锒铛入狱。叶嘉莹的积蓄不多,只能辗转于亲戚朋友之间,混一口饭吃。

后来远渡重洋,在加拿大扎根。在加拿大,她的课很受欢迎,很多著名的汉学家都承认,受到过叶嘉莹的影响。

1978年,叶嘉莹给国内的教育部领导写信,想要回到祖国教书。次年,得到了批准。叶嘉莹闻讯,激动无比。

当时的叶嘉莹已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了,每年都要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叶嘉莹只能购买机票,两头跑。叶嘉莹不喊苦,也不叫累,一心一意地扑到了教学之中。并且将自己的退休金捐给了南开,设立了奖学金。

虽然叶嘉莹先生捐款的时候一掷千金,毫不吝啬。但是她生活非常简朴。

吃饭的时候,不吃肉类,只吃素食;衣服不求大牌,只求舒适。在无聊的时候,找到一个知己好友,喝茶聊天,下棋打牌。他们说的是实事求是的话,简单易懂的话,朴素无华的话。

一些文化企业想要借着叶嘉莹先生的名气做推广宣传,但是叶嘉莹先生从来都是婉言拒绝。

有些古典诗词爱好者,为了感谢叶嘉莹先生做出的贡献,想要送给她一些钱财。叶嘉莹也没有答应过。这和现在一些自称要复兴传统文化,说的唾沫横飞,逻辑不通的骗子有极大的反差。

在课堂中,叶嘉莹先生虽然在古典文学界有着泰山北斗的地位,但是平易近人。

一些文学青年曾经有幸和叶嘉莹谈论问题,他们纷纷反映,叶嘉莹先生十分温和,是一个真正的长者,和她说话会有一种如沐春风一样的感觉。

就算碰到一些不尊重她的记者、主持人,她的拥趸怒不可遏,但是叶先生本人却一笑置之。

有人说,叶嘉莹先生经历过人生的潮起潮落,已经活到了极致,她看透了世间的一切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一颗心早已经像是明镜一般,不泛起一丝波澜。宠辱不惊,她的生活才会这样的素与简。

如今叶嘉莹先生年纪已经很大了,她的书籍很畅销,每年的稿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绝对没有经济上的问题。按理来说,她应该安享晚年,但她依旧在发挥余热。

她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稿费、养老金暂且不说,她还在中国的各个名牌大学讲学,甚至还在豆瓣开设了网课,很受年轻一代诗词爱好者的欢迎。颇有一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魄。

这样的精神不得不得不令人感到敬佩。她虽然是个女人,但她的一举一动都符合古代士的风范。

正是有千千万万像叶嘉莹先生这样的人,我国的传统文化才可以得到复兴一个人的诗词,诗词歌赋才得以重新回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