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四位古人的四首诗词,浅谈人生的四种境地!

常言道,活的是一种心态,悟的是一份境地。

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境地分为四种:自然境地、名利境地、品德境地、天地境地。自然境地,就是和猪狗般陷于物质无所寻求的生计状态;名利境地,是在称心生计的根底上,与人攀比,追名逐利;品德境地,看破名利虚伪,注重精神寻求;天地境地,也是圣人境地,现已消弭了二元敌对,天人合一。

人有境地,文有格式。境地与格式,蕴藏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从一个人的文字著作,能读出他对待生活的目光与态度。

本文将借助四位古人的四首诗词,浅谈人生的四种境地。

1、第一种境地:徜徉将何见,忧思独悲伤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徜徉将何见,忧思独悲伤。

这是魏晋诗人阮籍的《咏怀》。

说到魏晋,我们容易想到竹林七贤。这几个人风流潇洒、狂放不羁,回绝同恶相济,凛然于世俗之上。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蔑视礼法,醉酒避亲,面对喜欢的人,喜爱相待,遇到腻烦的人,白眼轻视。他就是这么放纵不羁,坦诚直爽。

人是所处年代以及这个年代的文化所构建出来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是最好的年代,一同也是最坏的年代。好在文艺的绚烂生发,坏在世风的动乱不安。

曹氏与司马氏尔虞我诈,构成一股政坛漩涡,而阮籍因其才气与寻求被裹挟其中。一方面,他襟怀济世之志,想要有所建树;一方面,他又想洁身自好,远离抢夺,为此佯装酒醉,逃避对错。

《晋书·阮籍》中记载“: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阮籍感到心情不畅时,会一个人驾车,随性而行,一向往前走,走到没有路,他便“恸哭而反”。

《咏怀》写出了阮籍对所处年代发出的哀怨。

那天深夜,他难以入眠,索性坐起弹琴。明月当空,透过帷幕洒照进来,清风拂过他的衣裳。此时,他听到孤鸿号叫,翔鸟悲鸣。他起身出门,想去寻觅什么。走了一圈,什么都没遇见,唯有满心忧伤。

外在的景色,是人心里的映射。号叫的孤鸿、悲鸣的翔鸟,何曾不是阮籍本人?忧国忧民、悲悯灾难的精神固然高尚,由于世事而堕入忧虑焦虑的心境,这是无明招致的自苦。

他身处黑暗,常感恐惧,生逢浊世,心胸忧戚。虽作痛饮、长啸,却没深入认识到世事如梦,也没认识到,人需求坚持心性空明,才不会被外物扰乱心湖的安静。

我想到稍微后边的一点的陶潜,他的境地比阮籍高出许多:“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是陶公的透脱。

在阮籍这首诗里,我们读到“徜徉将何见,忧思独悲伤”的悲愤与哀伤。

2、第二种境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熟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跟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代表作《游山西村》。

陆游是出名的爱国诗人,他从鲜衣怒马的少年,到鸡皮鹤发的老翁,一向侠肝义胆,忧国忧民,爱国情怀灌注其终身。

他一腔热忱,怀着英雄梦。他也一心主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可惜,仕途不顺,数次被罢免,回来故乡。

写下这首《游山西村》时,陆游现已四十不惑。他再次被罢官,闲居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老家。

半生闯荡,回到故乡,面对小时分长大的当地,陆游看到异常的山江南山水与风土人情。冬去春来,当地的人们衣衫简朴,他们吹箫打鼓,有烟火蒸发的人世。农家喜欢酿酒,虽然有点纯净,但他们热情好客,会拿出鸡鸭鱼肉,用丰富好菜款待来者。

他漫步而行,没有方向,不带企图,在山重水复的乡野之间,常常弯曲而看不到前方,柳绿桃红的时节,在拐角之后看到新的村庄现象。面对此情此景,陆游有感而发,写下一联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十四个字,描写的不只是外界的自然美景,更是诗人心里对人生的哲思。

要置信,在看似山重水复的当地,也有或许柳暗花香。

要置信,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分,也有或许绝处逢生。

人这一辈子,不或许一向走得顺别扭当境界诗词,总会遭遇逆境,堕入低谷。重要的是,我们本人要对生活一向抱有自信心,任何时分,不能失去希冀。

在陆游这首诗里,我们读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冀与悲观。

3、第三种境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尔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是诗佛王维的代表作《终南别业》。

王维之所以被世人称为“诗佛”,是由于他诗篇中高度包含的哲思与佛理。究其本源,由于人到中年,活出了空明境地。

经过这首诗,我们理解到,从中年开端,王维迁到终南山脚下的辋川别业,一心机佛参禅。在那里,兴之所至,他会单独出门漫步,其中的快意美妙,唯有他本人明了。

山川宽广,行人微渺。王维相同是信步而行,没有方向,没有企图。只需脚下有路,就一向向前走,若是脚下没了路,就回身回来。

总之,能行则行,能回则回,无路则坐,放下执念,消弭恐惧,无处不是道场,不时可得胜境。

王维终身,入能安于庙堂之上,出能游于山泉之间。入世出人世,他做到了来去自若,除了在仕途上做到尚书右丞,还为本人谋得安稳温馨的辋川别业。

这份平和圆融,是他高于陆游的当地,也是他略胜苏仙一筹的思想。

在王维这首诗里,我们读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遇而安与圆融无碍。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相同深夜独坐,弹琴长啸,王维的意境,要比阮籍清净空灵许多,那正是境地的不同。

4、第四种境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历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北宋诗人苏东坡的词作《定风云·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东坡的终身境界诗词,一向以出生之心做着入世之事。因而,他常常遭受贬谪,让本人和家人处于东飘西荡、居无定所的生计状态。

宋神宗元丰五年,苏东坡四十五,他由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首词作,就是写于这一时期。

春天到了,苏东坡与友人同行出游。谁知那天天公不作美,走到半道,忽然下起雨来。对此状况,苏东坡在词作前面的一段注解中写道:“同行皆难堪,余独不觉。”

由于淋雨,别人无不感到难堪,以至埋怨,这属于人情世故。可是苏东坡丝毫不以为意,他说,雨下它的雨,我走我的路,并无障碍。风声雨声,有什么好怕的呢?

心无惧怕,所以能够仍然故我,能够继续“吟啸”、“徐行”。这番风姿,达不到必定人生境地,绝非能够具有。

尘世中走一遭,相同是一场风雨人生路。只需己心澄明,坚持心性的空明,以清虚生动的心境照顾人世种种,便不会被虚妄万象所迷惑。

风雨也好,晴天也罢,并无差异,也就不会影响我的心境,由于无惧,所以踏步徐行。

在苏轼这首词中,我们读到的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无惧安然与沉着清闲。

品读一首古诗,领悟一种境地。我们既能以诗词精粹,滋养日益惨白枯瘪的心灵,也能从古人哲思,吸取生机与才智。

苏轼的词就是这样,每一首词的背后都有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也是苏轼阅历了风雨,看到一些场景后,即兴写下的,但是每一首,都能让后人加以赞赏!

即使过去上千年,人们照旧能够感遭到古诗词可以带给人们的力气

华夏五千年文化历史风云中,有很多很多的出色词作、出色的词名作能够可以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力气,读词传不只仅能够提升 人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进步人们的眼界,把我们中华民族古典传统词文化传承下来。

读苏轼的词,能够医心;品苏轼的人生,让人发奋。

这本《苏轼词传》中不但搜集了苏轼的诗,还让我真正理解他的终身,读懂了他的豁达。

当我走近这位“性情中人”,再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诗句,便有了一种“难过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念、豁然与洞明。

这本书还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期背景动身,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停止了深化的剖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这套书,除了《苏轼词传》,还有《仓央嘉措诗传》、《纳兰容若词传》、《李煜词传》、《李清照词传》、《辛弃疾词传》共六本书。这6本书都是在参考大量史料的根底上,再现了诗人们传奇的终身。

这套书不只包装精巧,更是依据人物的不同背景与形象设计了漂亮的封面,纸质精良,阅读起来几乎是一种享用。买来本人看或者选择其中两本送朋友,都是十分好的选择。

学生学习诗词能够进步学习成果;青年人学习诗词能够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成年人学习诗词则能够熏陶情操、颐养天性。因而,学习诗词什么时分都不算晚。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