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昭君的诗词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一把唐代青釉褐彩瓷壶之上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一把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瓷壶之上昭君的诗词,有一首关于昭君出塞的诗歌“去去关山远,行行湖地深。早知今日苦,多与画师金。”。有关于这件壶的故事,学者杨洋在《紫禁城》杂志上发表的《万里青冢义 千古一壶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诗句瓷壶赏析》一文,如是讲述。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诗句瓷壶

无论是初盛唐时节为了避免战火叠起,能够与民休息,还是中晚唐时期为了安抚藩镇,维持统一安定的假象,和亲都是一种政治手段。唐代最著名的和亲事件就是发生在唐初年的文成公主入藏昭君的诗词,使唐与吐蕃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着友好往来。

青釉褐彩诗句瓷壶局部

然而对于文人而言,被迫和亲的女性始终是值得同情的,因此也往往借由昭君出塞之事隐喻和亲。特别是到了中晚唐时期,尽管也曾采取和亲政策,但政局依然动荡不安。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文人们开始通过诗文来重新审视和亲政策,同时他们也将对昭君单纯的同情及对画工的怨恨转变为对个人情绪的宣泄。那种怀才不遇的挫败感,济世安民政治理想的破灭,不甘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节,无不与昭君的悲剧命运产生共鸣。

王昭君 网络图片

在凭吊古迹、缅怀古人的同时,将自己的失落、孤独、绝望和悲观的情绪及现实生活中的体验都借昭君诗表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文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探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再次赋予昭君诗更丰富的内涵。

昭君出塞 网络图片

诗人常建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远赴边塞从军参战的经历,大漠征战的艰苦,沙场拼杀的血腥,及对军士们深深的同情,这些在他经过昭君墓时不禁有感而发。“汉宫岂不死,异域独伤没。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回军夜出塞,立马皆不发。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常建《昭君墓》)是客死异乡?还是终老故土?在昭君墓前的一刻令多少将士踯躅不前,去路难归的悲情涌上心头。

唐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此时,也有一些文人开始讨论昭君出塞的得失问题。“莫怨宫人丑化身,莫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王睿《解昭君怨》)王睿以一个“解”字重新评述昭君的命运,认为昭君出塞反而因祸得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类诗作颠覆了传统的哀怨主题。

唐 长沙窑白釉绿彩枕

唐代文人也常以诗作来表达自己对于和亲政策的不同看法。 “汉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须薄命妾,辛苦事和亲。”(东方虬《昭君怨》)诗人借讽刺朝廷缺少卫国之臣,更乏安边之策,指出国家贫弱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红颜如朔雪,日烁忽成空。泪尽黄云雨,尘消白草风。君心争不悔,恨思竟何穷。愿化南飞燕,年年入汉宫。”(徐夤《追和常建叹王昭君》)诗中将昭君的“悲”与汉元帝的“悔”写到了极致,借以劝告君主慎作举措。

唐 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

正是历代文人的吟咏使昭君出塞广为流传,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在唐代的长沙窑制品中,工匠则用他们独特的语言、娴熟的技法来抒发思古之幽情,以一把执壶遥祝昭君青冢常青,香魂安息。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