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李杜文章天下传:李白诗歌是如何传出来的?

都说“李杜文章天下传”,那么,李杜文章是如何传的呢?

一,李白诗才出众,放在现在,那就是超级网红,文学大咖,所过之处,遍地都是粉丝!

所以很多人喜欢传诵他的天才与诗歌;

二,李白身价不凡,长安被贺知章引荐,后面进入朝堂,“醉草吓蛮书”,彻底扬名,即便朝野纷乱,一生当中四个妻子,第一任妻子前任宰相许圉师孙女,第四任妻子则是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留下“千金买壁”传说……

所以李白的背景很强,唐玄宗之后,他被入狱,又被郭子仪所救……包括李白还没出名之前,便有“饮中八仙”集聚,他与名人贤士汇聚一堂,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超级流量大咖,网红,长得又帅,又被天子器重,女神们的向往与崇敬,他的才华与人生,都令人十分膜拜。

(尤其是李白的个性潇洒不羁,那种不为权贵折腰的精神天下诗词,放在现在来说,就是一个十足的特立独行的KOL,精神领袖,谁不膜拜啊!任何时代的人,都喜欢这种酷酷的存在,又有才华,长得又帅!……)

因此,李白诗歌传唱率是很高的,尤其那个时代没有网络,每一首诗词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其实唐朝人也爱八卦,所以这诗词背后,更多深义!

而杜甫,他的诗歌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心思,在那个时代,封建社会,诗歌里面表现出来的痛苦与内涵,深深打动了那一代人,自然,他的诗歌传唱率,也是很高的。

相当于有个网红大咖说出你的心里话,放在今天,绝对是大V无疑!

那么古代诗词或者其他文章,是如何留下来的呢?

它有四种方式!

(一)传抄

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小说,那文字挺长的吧,但很多人传抄……小说可以传抄天下诗词,这是明朝……那明朝之前,只是诗词而已,那就更容易传抄。

(《红楼梦》手抄本)

(二)题诗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里面,“俞仲举题诗遇上皇”,锦里秀才余良,“高考”(科举)不第,又没钱,一心寻死,还想着诗句流传,吃人家酒楼霸王餐,人家有诗牌专门让一些文人或者秀才写诗词在上面,他偏偏不行,心想写在这上面无人看,没办法流传,就题诗在墙壁上,弄得酒楼里的人老大晦气,后来南高宗太上皇看到他的诗词,提拔他了……

这是酒楼里的题词;

(诗词名句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另外还有寺庙或者道观题词等。

(三)口口相传

一是通过百姓口口相传,这种脍炙人口,比如李白诗词,白居易诗词,苏东坡诗词等这类名人诗词;

二是通过妓院里的歌女之类的传诵,柳永在妓院里声名特别好,他在妓院里写了许多词,广为传诵;

三是官场中人的诗词传诵,官场中人一些应酬之句,也会相传。

当然,很多官场之人的对句,现在也不大看得到了,说明只有真才实学的诗句,词句才广为流传。

(很有趣的是,“王安石三难苏东坡”也是以诗词与对子进行交际,也被传了下来,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面也有提及。)

其中可以提一下柳永的《望海潮》,其实是柳永给长官看的,也是希望走青云之路:

“吴熊和《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考证此词为至和元年(1054)柳永在杭州赠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孙沔作。孙沔向误作孙何。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一引杨湜《古今词话》: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四是宴会之类的诗词流传,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歌:本来是为了让主人家的亲戚扬名,结果王勃出名了,其实每个朝代都会有一些宴会,一些人便因此出名。

(竹简:《滕王阁序》。)

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与“不平则鸣”的杜甫,他们的诗歌,在历史上流传下来,都具备其传诵价值!

而李白和杜甫都极有才华,这两位大咖彼此之间,也是惺惺相惜,杜甫还为李白写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更传为佳话……所以诗人之间惺惺相惜,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广为传说,更加引人入胜!

(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如此,只要你的作品具有价值,无论是才华上的价值,文采斐然,还是现实主义,抨击现实与讽刺不良事件等等,只要具备历史价值或者其他文学价值等等,那就能够流传下来,因为任何事情,它具备价值,便具备了流传的基础。)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