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华好诗词》这档文化类节目的保鲜秘诀是什么?

作者/ 辛宇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道契非物理,神交无留碍。知我沧溟心,脱略腐儒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伴随着雅韵之风的诗句,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第五季也宣布正式回归电视银屏了,外加绝美的“苍穹”舞美设计,让人眼前一亮,颇为惊艳。最重要的是,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唯美浪漫,恬淡平易,深邃致远,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分外享受这档诗词盛宴带来的愉悦观感。

《中华好诗词》第五季现场舞美

必须承认,《中华好诗词》已经成功地做到了第五季,在当下众多综一代的文化类节目中,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文化综艺IP,关键是它能够持续保持着新鲜的生命力,还有不错的收视成绩,而这些对于当下很多“昙花一现”的文化类节目来说,其实是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值得深究。

接下来,笔者就来谈一谈《中华好诗词》这档文化类节目的保鲜秘诀究竟是什么?

原创基础上不断地微创新

众所周知,《中华好诗词》是一档原创的诗词类节目,具有成熟的模式、赛制、规则流程,此次第五季又做回了常规赛,熟悉的光头主持人王凯,掉坑的惩罚措施,熟脸明星关主的坐镇等等,都让人觉得这档优质的王牌诗词节目终于归来了。

至于节目中的大学士智囊团,依旧被保留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升级改造,由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老师、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老师,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老师共同组成了最新的组合。

从目前播出的节目来看,全新的三人组合,已经呈现出了一种最佳的稳定状态,三位卓尔不凡的大学士,各有各的擅长的领域,适时地发挥自己的才学特长,既可以是学术层面的讲解,也可以分享一些野史趣闻,当然还有独特的观点输出,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观众可以真正意义上地融入到节目之中长久诗词,享受这个与诗词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

《中华好诗词》第五季大学士嘉宾团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好诗词》的题目类型,真的做到了形式多变,寓教于乐,还极具观赏性,这也使其在同类型节目中具有了很高的辨识度。比如说,沙画题、图片联想题、热播影视剧题、烧脑成语题、诗句填空题、“飞花令”主题题等等,不一而足。

另外,本季又新增了“巅峰对决之戏说真伪”出题环节,主要就是让明星关主在现场演绎一段历史短剧,其中台词会有明显的错误,攻、守擂的两位选手需要指出其中错误的知识点,并说出正确的答案,答对可获得一分,答错则倒扣一分,最终分数高的一位选手获胜。

《中华好诗词》第五季新增题型“戏说真伪”

不得不说,新增的这个“戏说真伪”答题环节,确实对节目的叙事表达和节奏控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它延展了演播室的空间表达,让出题的形式具有更强的可视性,形象生动的剧情,于观众而言,自然是具有充分的吸引力和代入感,而明星关主在这一环节很可能会加入一些现场的即兴表演,让整个节目充满了些许不确定性,但却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另一方面,历史剧出题的形式,其实是无形中也增加答题的难度,这就促使选手和观众必须聚精会神地专注答题,不能轻易分心,而这也自然就带动了第二轮答题的节奏,既有趣好玩,又紧张刺激,无疑可以持续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资源。

所以,保证基本大构架不改变的情况下,让细节之处做到极致创新,是观众能够对这档王牌诗词节目一直保持新鲜感的关键之所在。

不忘文化传承的初心与坚持

如果纵向梳理一下《中华好诗词》这档节目的所有赛季,你会发现每一季其实都有一些新的改变,但坚持“星素结合,素人为主”的初心,以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却一直未曾有变。

比如说,第一季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古诗词为节目起点和落点。第二季积极促成了海峡两岸的诗词文化交流。

“走进台湾”特别节目录制现场

来自台湾的“诗词男神”张仲宇

第三季侧重深挖诗词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尤其是“诗词王中王”的特别版节目,再现了诗词王者的风度与典范。

“诗词王中王”心领神会环节

而之后的大学季“恰同学少年”,走进大学校园,让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进一步地弘扬与传承,青春与诗意的共同绽放,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这档文化类节目的使命与责任,当然这也是其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内在原因。

《中华好诗词》大学季“恰同学少年”四位导师

显而易见,《中华好诗词》是以素人为主角的节目逻辑,众多的诗词爱好者成为节目主要的叙事主体,节目涵盖了不同职业、区域、年龄的人物群体,他们或许是在校学生、幼小孩童、家庭主妇、伤残人士、山村教师、职场精英、高校老师、台湾同胞、海外华人、外国友人等等,都因为爱好诗词才走到了一起,比如说,这一季的选手,军人倪霄汉、足疗师李金凤、11岁小学生饶舜涵、做饭工李立军等等。

而素人在现场较为真实的表现,也能够达到一种天然去套路化的效果,我们可能会一边惊叹于这位素人对诗词的积累和驾驭能力,另一边可能也会对他独特的性格而记忆犹新。所以,素人为主的节目,其天然优势就是让整个节目处于一种失控的稳定,看点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远胜于编剧剧本设定的内容。

比如说,这一季第四期的选手“国学怪才”李绅,一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大四的学生,确实惊叹于他深厚的文学积累,简直就是一部行走中的教科书。

另外,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独特的性格,虽然是一位真学霸,却总是一种不修边幅的随性状态,甚至不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现场表现地率真又呆萌,当真让人不对他有印象都很难。

《中华好诗词》主持人王凯和选手“国学怪才”李绅

所以说,少了一些拼流量明星的噱头,而是以各式各样的素人选手为内容支撑,也让《中华好诗词》呈现出了一种较为纯粹的态度表达,就是要把诗词的内容给做得扎实好看,让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节目,了解诗词,获取知识,甚至是爱上诗词长久诗词,这才是节目真正的目标和追求。

目前,中华好诗词微博现有粉丝141余万,#中华好诗词#主话题及子话题阅读量累积超5.5亿,讨论量160万。凭借高质感的节目的内容,还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根据用户画像分析,这些粉丝主要为高学历、高收入、年轻群体,还以家庭为单元,且对节目的粘性较高,属于收视稳定的受众群体。

古诗词是每一个年龄段都需要的精神正能量

“我从来不觉得传统的东西是古板的,它充满了创意。所以我们更要尊敬传统,越尊敬它越知道怎么用它。”著名导演赖声川这样认为。

当然,这个观点也恰恰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关传统文化主题的综艺节目,它其实是一种双向维度的内容表达,既要有娱乐性,又必须保证一定的深度性。尤其是中国的诗词文化,其实是需要我们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去了解和认知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应该会愈发意识到背诵诗词的绝妙之处,不单单是带来一种灵动的韵律美感,而是能够通过古诗词背后的深意带来智慧的提升,特别是在你孤单无助,困惑彷徨时,古诗词就像一位穿越了千年的睿智长者一样,给你带来教诲和启发,当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另外,除了同步观看《中华好诗词》的节目,观众也可以在节目同名的官方APP上进行线上诗词文化体验。比如说,可以在APP上给第五季的选手进行人气投票。而且,还可以体验“诗词挑战的板块”,三种不同的游戏模式,每位诗词爱好者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专属模式。

《中华好诗词》同名官方APP页面

总之,今年文化类节目呈现出一种井喷之势,每家卫视好像都有一档文化类节目,原本的文化清流综艺,大有一种“洪流”态势。坦白说,多一些优质的文化类节目,对于平衡当下泛娱乐综艺占比过重的局面,其实也是利好的事情。但文化类节目有自己的节奏,需要慢慢来,努力做到稳重求变,否则一窝蜂扎堆去做同类型的节目,自然不可能长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