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关于粽子和龙舟的诗句

1.急需三句关于端午节粽子飘香的诗句
节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一枝。

竞渡龙舟旗猎猎,闲观童叟岸依依。
楚乡遗俗迄今在,屈子冤魂亘古持。

多少英灵悲阕颂,离骚恨赋万人痴.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2.端午节和粽子的诗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还有呢:::::::::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欣赏 来源:网络 搜集、整理:何胜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现精选一些供朋友欣赏: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词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

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

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
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

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
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
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

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君有语,但分付。

3.形容粽子的诗句
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扩展资料:

《乙卯重五诗》写作背景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
“重五”,即端午节。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
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4.请帮忙提供描写棕子,端午,龙舟的诗句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
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

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参考资料: 。

5.描写端午节划龙舟的诗词
午日观竞渡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

6.描写端午节“划龙舟”的古诗有哪些
1、竞渡歌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2、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

年代:【宋】 作者:【黄庚】

时序催人易白头,端阳怀古客添愁。

朱符不写湘累恨,角黍难包楚国羞。

记节何妨斟蚁酒,夺标无复见龙舟。

高歌思远楼前路,掩雨珠帘今在不。

3、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4、端午东湖观竞渡

年代:【宋】 作者:【黎廷瑞】

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5、湖亭观竞渡

年代:【宋】 作者:【楼钥】

涵虚歌舞拥邦君,两两龙舟来往频。

闰月风光三月景,二分烟水八分人。

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春。

薄暮游船分散去,尚余箫鼓绕湖滨。

6、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7.描写端午节赛龙舟的诗一首
1、《竞渡诗》——唐代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
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
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2、《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扩展资料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来源传说

(1)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沅陵盘瓠招魂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
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
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

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
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3)纪念曹娥

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
《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
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4)纪念伍子胥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
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赛龙舟

8.请帮忙提供描写棕子,端午,龙舟的诗句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参考资料:/xxkj/webquest/zhongguojieri/dwj_shiju.htm。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