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关于崇祯皇帝自缢的诗句

1.求有关崇祯亡国的诗词
有关崇祯亡国的诗词:

《满庭芳》

塞上风光,高原风物,可还是铸风流?

长城遗迹,可记万兜鍪。

无定河边兵举,旌旗曾拥万貔貅。

长城立,征人含恨,却教落花愁。

其间千百载,英雄人物,挂印封侯。

憾闯王败北,客死南洲,

谁道英灵安在?空惆怅霸业东流,

想必是,断魂千里,明月照荒丘。

《屈大钧》

先帝宵衣久,忧勤为万方;

捐躯酬赤子,披发见高皇.

风雨迷神路,山河尽国殇;

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

《 水龙吟--悼崇祯》

胭脂豆蔻青楼 ,慢摇仙佩流花秀 。

星眸明月, 噙辉玉齿 ,纤纤把酒,

正好靡靡宫商曲调。
横窗舞柳,

笑解罗裳意, 半堂春色 ,群臣乱携香嗅。

楼外残縻连苑, 更兼得 西风屡卷。

斜阳几度 ,河山今日, 红殷遍染

燕山亭下 ,道君心事, 苍澜一段,

有故国垂泪 ,可怜后主 ,骂名独占。

2.明朝崇祯皇帝自缢的地方
20世纪90年代移栽的明崇祯皇帝自缢树 摄/张顺祥崇祯到底在何处自缢?“罪槐”到底重栽过几次?关于崇祯皇帝自缢的确切地点,各种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不同,但绝大多数认为明崇祯皇帝确实是在景山自缢,只是具体位置其说不一。
有的说是在松树下,有的说是在寿皇亭,还有的说是在巾帽局、红阁、灵寿亭、寿宁宫、寿皇殿等。
依照《明史.李自成传》、《明史.帝纪》、《明史.王承恩传》中记载:午夜时分,内城被攻陷,天将破晓,崇祯皇帝在景山寿皇亭自缢。
崇祯皇帝死于寿皇亭,这是在明朝正史中较为统一的记述。
但也有不同的记载,在《三垣笔记》中说:“遂同承恩对缢煤山古树下”。
这些古籍中的记述,基本上都是只言片语。
因为确实说不清楚崇祯皇帝自缢的确切地点,所以在清代的《燕都杂咏》中有诗说: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
前前后后经历了360年,结果崇祯皇帝自缢的确切地点,却至今谁也说不清楚,所以才有了“悲啼不知处”的诗句。
现在景山公园的崇祯皇帝自缢树,是清政府为了笼络人心,人为设置的一处历史景观。
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树重新栽过几次,虽然连许多明清史学专家也尚未能弄清崇祯皇帝自缢的确切地点,但景山东坡崇祯皇帝自缢处的这株槐树,却成了一棵名树,成了景山最著名的人文景观。
自从清朝初年设定为“罪槐”至今,虽然经过几次重新栽植,人们仍然摩肩接踵地到这里参观,这里也成为游览景山的首选。
从1930年《明思宗殉国处》的照片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当时的“罪槐”是指砖墙围住的一株裸露根茎的老树桩,树桩上长出的两根碗口粗的枝杈。
人们不禁产生疑问,从1644年到1930年,将近286年的时间,崇祯皇帝自缢的古槐树早应该长得十分粗壮,而《明思宗殉国处》照片上的“罪槐”确是细得可怜,也就勉强能吊起一个人的重量。
从外观上看,这棵槐树绝不像是明代崇祯皇帝吊死的古树,只能解释说:这是老树死了以后又从树根上长出的新枝杈。
在20世纪60年代,笔者也曾经在景山东麓亲眼见到当时的崇祯皇帝自缢树,这株槐树又与民国期间《明思宗殉国处》的照片上“罪槐”截然不同。
这株槐树的胸径不过一尺,树干西侧有很长的开裂,深至树心,槐树长势濒危。
看上去很可能就是1930年《明思宗殉国处》照片上的那株树长粗壮了,不过也只是一株树龄不足花甲的槐树,这株槐树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死亡。
本版刊登的上世纪部分“罪槐”图片为首次公布。
当时北京市园林局将情况上报“北京市革委会”,“革委会”主任吴德将报告转给江青,1971年,经周恩来总理同意、“北京市革委会”批准,市园林局下令将“罪槐”伐除。
在“文革”之中,景山闭园7年。
在1978年景山重新开园后,为了便于游客参观明崇祯皇帝自缢处。
1981年,公园管理处派人在景山南坡找到一株碗口粗的小槐树,移栽过去,以弥补失去的历史景观。
为了搞好景山东坡的水土保护,1996年,公园管理处开始在崇祯皇帝自缢树上面的山坡上种植苔草。
并从东城区建国门内北顺城街7号的门前移植来了现在的这株古槐,这棵槐树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树龄,虽然离三百多年树龄还相差甚远,但就外观上来看,总比过去那株碗口粗小树感觉更可信一些。
20世纪50年代,曾经有人留下这样一幅对联,为古槐鸣冤叫屈,上联是“君王有罪无人问”,下联为“古槐无过受锁枷”。

3.评价崇祯皇帝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1、屈大均的《燕京述哀》其一,作于清初 先帝宵衣久,忧勤为万方;捐躯酬赤子,披发见高皇。

风雨迷神路,山河尽国殇;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意思:先帝长期天不亮就穿衣服 为了国家忧虑操劳 (意思是说先帝勤政爱民) 身死社稷来回应为国捐躯的将士 批着头发去见太祖高皇帝 (描述先帝殉国时的情景) 风雨甚至遮住了先帝魂魄升天的路 大好河山上都是为国而死的烈士 (写山河大地在满人蹂躏之下,血雨腥风的惨相) 先帝在御袍上留下血诏 我大明百姓想起来都哀痛不已 (表达人民对于先皇的崇敬以哀痛)2、李自成的《登极诏》: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意思:阁下其实并不是昏庸不明之人,奈何孤身而立,身边到处都是只吃饭的福胆弟感郗啡甸拾鼎浆人;大臣们都在顾着自己的私利,而到处结党谋私,忠于阁下的人几乎都没有了!崇祯是个亡国皇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奇怪的是,他是一个比较不挨骂的亡国之君。

且看看历史上有名的几个亡国之君。
汉末的汉献帝,软弱无能。

陈后主陈叔宝,是个荒淫无耻有了名的皇帝。
隋炀帝杨广,不说了,暴君的名气可与秦始皇并列。

南唐后主李煜,长于妇人之手,几曾识过干戈?虽有一手的好词,却是以三千里江山为代价,最后做了违命候,连个小周后都保不住,生日都过不了。
北宋二帝,徽宗与李煜差不离。

这些人在历史上,是骂名多于同情(李煜因词而幸免)。
但崇祯不一样。

先看看造了他十几年反的李自成是怎么形容他的:“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登极诏》)李自成是在明朝统治下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与崇祯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这段却说的客气之极,分明就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文雅说法。

连李自成都是这样想的,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
清张廷玉在《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崇祯:“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

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事实上,明朝早在崇祯帝即位之前,就已名存实亡了。
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外,真是没一个说的过去的,有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有喜欢做木匠的皇帝,有替自己亲爹妈争名分而与大臣打了多年口水仗的皇帝,有喜欢封自己做什么将军、什么侯的皇帝,有喜欢自己乳母的皇帝,有死于红丸的皇帝,有喜欢微服私访调戏良家妇女的皇帝,真是一蹋胡涂到了极致,整个二十五史,没有这么胡闹的朝代。

而且,明朝自始至终,外有边患,蒙古、瓦剌、满州相继而起,战事纷纷。
内有奸宦,王振、曹吉祥、刘瑾、谷大用、魏宗贤、王承恩,相继把持朝政,而且自从有了奸宦的擅权,就有了阉党与朝党之间的党争,正邪之争、门户之见,都使朝政内耗于此。

所以崇祯帝即位时,明朝已是风雨飘摇了。
这样的国家接了手,已无机会可言。

但是崇祯皇帝还是没有学他的祖先们,登基伊始,他就体现了他高出明朝皇帝的地方。
一是果断,二是勤政。

天启七年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
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十一月乙巳,魏忠贤缢死。

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伏诛。
崇祯元年正月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

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
崇祯二年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这一系列的举措,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
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人们仿佛看到了明朝的希望。

(但是他随后又继续宠信宦官王承恩,和以前的皇帝犯了同样的错)。
至于他的勤政,《明史.本记第二十四》中云:“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

而且,从崇祯的诸多举措来看,他也是想有为的,他在位十七年,动辄下《罪已诏》来安抚民心,所用之言都极尽自责之能事。
如在十年闰四月大旱,久祈不雨时的《罪己诏》上,皇帝是如此说的。

“ ……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
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

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
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

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
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

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
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

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
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

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
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

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
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

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明季北略》卷十三) 但就这样一个果断、勤政、爱民的皇帝,为什么会亡在煤山的清风明月下?。
崇祯的果断是有据可查的,诛魏氏,是他十七年皇帝生涯中最光辉的事情。

之后,他的果断就用错了地方。
怀疑+果断,是皇帝给所有忠臣良将最大的毒药。

袁崇焕,一个打死了努尔哈赤的功臣,一个让所的满州人心惊胆寒的军人,一个赤胆忠心,一心想学岳飞的人,最终与岳飞有了同样的下场,死在了最低劣的抄袭来的反间计上,自毁长城,是崇祯的果断。
“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4.有关“崇祯亡国”的诗词有哪些
1.《满庭芳》宋-周邦彦塞上风光,高原风物,可还是铸风流?长城遗迹,可记万兜鍪。

无定河边兵举,旌旗曾拥万貔貅。
长城立,征人含恨,却教落花愁。

其间千百载,英雄人物,挂印封侯。
憾闯王败北,客死南洲,谁道英灵安在?空惆怅霸业东流,想必是,断魂千里,明月照荒丘。

2.《屈大钧》宋-周邦彦先帝宵衣久,忧勤为万方,捐躯酬赤子,披发见高皇。
风雨迷神路,山河尽国殇,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3.《 水龙吟--悼崇祯》宋-周邦彦胭脂豆蔻青楼 ,慢摇仙佩流花秀 。

星眸明月, 噙辉玉齿 ,纤纤把酒,正好靡靡宫商曲调。
横窗舞柳,笑解罗裳意, 半堂春色 ,群臣乱携香嗅。

楼外残縻连苑, 更兼得 西风屡卷。
斜阳几度 ,河山今日, 红殷遍染燕山亭下 ,道君心事, 苍澜一段,有故国垂泪 ,可怜后主 ,骂名独占。

有记录的大概只有这几首了。
望采纳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同时也是统治全中国的最后一位汉族皇帝。

光宗第五子,熹宗异母弟,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母为淑女刘氏。
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

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

然而他专横独断,刚愎自用,杀害抗清英雄袁崇焕,致使朝廷内部人人自危,最终众叛亲离;又横征暴敛,向人民征收“辽饷”、“剿饷”、“练饷”等苛捐杂税。
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势大,已处于内忧外患交集的境地。

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缢身亡,为江山社稷而死,终年35岁,在位17年。
庙号思宗,后改毅宗、怀宗。

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葬于十三陵思陵。

5.求评价崇祯皇帝的诗、词、名句
相关诗词

屈大钧

先帝宵衣久,忧勤为万方;

捐躯酬赤子,披发见高皇。

风雨迷神路,山河尽国殇;

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

光明的祈祷

昂首信眉雅少年;

不恋红尘花酒间。

帝王之家非我选;

苍天航路意定坚。

思国思民十七年;

少年白发已鬓肩。

十指泪抚救世曲;

双手难撑日月间。

壮志未筹身先死;

痛心伤臆仰长眠。

世上已无朱由检;

谁曾为民念挂牵?

无日无朝无尽夜;

反清复明盼神仙。

虾戏骄龙甘心愿?

已忘曾是万族巅?

崇祯三百八十年;

炎黄儿郎万万千。

祖血唤醒胸中志;

华夏永属汉家天!《明史》的评论

赞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
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
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
在廷则门户纠纷。
疆埸则将骄卒惰。
兵荒四告,流寇蔓延。
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
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
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
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
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
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
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满庭芳

塞上风光,高原风物,可还是铸风流?

长城遗迹,可记万兜鍪。

无定河边兵举,旌旗曾拥万貔貅。

长城立,征人含恨,却教落花愁。

其间千百载,英雄人物,挂印封侯。

憾闯王败北,客死南洲,

谁道英灵安在?空惆怅霸业东流,

想必是,断魂千里,明月照荒丘。

水龙吟--悼崇祯

胭脂豆蔻青楼 慢摇仙佩流花秀星眸明月 噙辉玉齿 纤纤把酒

正好靡靡 宫商曲调 横窗舞柳

笑解罗裳意 半堂春色 群臣乱携香嗅

楼外残縻连苑 更兼得 西风屡卷

斜阳几度 河山今日 红殷遍染

《燕山亭》下 道君心事 苍澜一段

有故国垂泪 可怜后主 骂名独占

6.崇祯陛下自缢后,
崇祯即位之初,这个16岁的少年以雷厉风行之手段收拾了魏忠贤。
民间欢呼不已,称颂他为“圣人出”(《五人墓碑记》),然而明朝庞大的文臣集团对君权的限制,使这个末代帝王无能为力。
他的一生在不断的为了国家奋斗,也在不断的与文臣集团对抗挣扎。

据有的史学家分析,崇祯是我国最勤政的皇帝,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到2小时。
又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满清,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
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
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将,然则对清用兵,明朝几近崩溃的财政几乎无法支撑;把持朝政的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不重能力战功。
几次大规模对满清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有传崇祯天性多疑,刚愎自用,嗜杀成性,史书中有相关证据证实;然从另一方面而言,崇祯即位时,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阉党文官把持朝政,君权受到极大的限制。
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却难寻可用之人。
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满清入侵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清朝乾隆时期,反清复明的声音在民间仍然没有停止消亡过,文字狱的大背景下,乾隆御用文人放出明朝杀袁崇焕是崇祯中了反间计的谣言,影响极广,真正的事实如何,尚未有定论。

造了他十几年反的李自成曾这样形容他的:“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登极诏》)李自成是在明朝统治下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与崇祯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这段却说的客气之极,分明就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文雅说法。

清张廷玉在《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崇祯:“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
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