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晏婴与孔子 晏子为何看不上孔子

晏子为何看不上孔子

晏子在齐国为相,辅佐灵公、庄公、景公,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也是齐自管仲以后,最为杰出的丞相,甚至,还预言齐国,必为田氏所取代。

西周王室,差不多是一个挂名的共主了,对各个诸侯国,没有什么制约力,各个诸侯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混战不止。这个时期,是中华历史上,有名的割据阶段。

晏子比孔子大,晏子当了大夫5年后,孔子才出生。但也算得上同时代的人,不过,孔子而立之年见到晏子时,晏子已经威震四邦了。孔子出身低微,所在鲁国,也是一个小国,在诸侯国之间,根本说不上话,跟齐国没法比。

孔子有自己的志向,他致力于研究周礼,希望有朝一日恢复周礼,“克己复礼”是孔子的研究方向,用现在的话说,孔子的博士课题是周礼。这个周礼的主要精髓部分是“礼义廉耻”,四维学说。

晏子时一个实干家,在齐国已经干得风生水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有杰出的政绩,而且深受国君的信任,是国家栋梁。

齐景公也非常看重人才,历史上就有景公与孔子有趣的对话。景公问,国家要治理好,怎么办啊?孔子告诉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家都要格守本分。这是一种和谐的景象,景公很高兴。后来有问了一次,孔子这一次说了一句实在的:“治国啊,要节俭。”

孔子对于当时齐国还是了解的,齐国和鲁国是近邻,相互之间信息通畅,孔子绝对不是信口开河的对答。

晏子知道景公要重用孔子,晏子投了反对票。晏子的反对票,其实很简单,他认为,孔子的学问,用来治理国家不行。孔子的礼繁琐,老百姓学不会,可能一辈子也弄不明白。而且孔子重视孝,父母过世了,三年之内,什么也不能做,要去守孝,不能给国家增加财富。

晏子还不喜欢孔子能说会道,这可能是晏子自己能言善辩有关,朝堂里多了一张利嘴,对他自己不利。孔子喜欢穿漂亮衣服,正好与晏子的节俭,形成巨大反差,让晏子不高兴。

孔子的理想主义,与晏子的现实主义,才是根本的冲突所在。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王道。孔子的人人知礼自省,心存仁义,在当时是行不通的,对自保扩张的诸侯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孔子只好匆匆的离开了齐国,史书上记载,孔子急忙将浸湿了的米倒出来,滴着水,拿回鲁国,现在看来,确实有点凄凉。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