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转载]郑庄公黄泉见母地应该不是刁陵

室内居住,让郑庄公去黄泉边室内见母,又将武姜太后迎回郑城后宫。国人拍手称好。事后,郑庄公见颍考叔忠孝两全,文武皆能,就提升他为郑国大夫,和子都一起职掌兵权。

不知不觉就来到村中,见到一个几十亩大的湖,可以想象这里的水层比较浅,应该是挖黄泉的理想场所。一直走到村北头,下车步行向东走,就远远看到了高高的土岩。问路边玩耍的小孩这是什么地方,他们说这是寨上,南边北边都有庙,还有和尚呢!

我们向北边的高坡上走去,登上土坡,就见到了路边的两块碑,西边的写着重修颖考叔庙碑,时间是2003年。东边的碑上写着:郑庄公见母黄泉处,时间是万历甲寅孟秋,约是1614年九月。再往东不远的草丛中还有一块断碑,立碑的时间是中华民国五年。这样从385年前,到民国再到现在,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可以衔接起来的链条,增加纪念地真实性,应该说比荥阳说登封说更具有说服力。离碑数步东南出有一棵枯得只剩下半截树皮的国槐树,从它的根上扎出了三株一把粗的国槐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似乎也向人们展示着考叔祠的悠久历史。边上还有一个断碑,字迹已被岁月所模糊,已经难以句读,也在无声的证明着这里的历史。这里的祠殿只有北殿和近些年来新修的东殿,耸立在十余米高的岩顶上,接受着岁月的砥砺和人们的拜谒。

从南院出来,我们又到北院参观。院中硕大的黄红菊花正开得灿烂,看门的人说,这里也叫考叔寺。不过这院是佛家,那院是道家。这牛脾山从南到北足有两三里,可惜被人挖土挖得只剩下北段不到一里地。就因为不注意保护古迹,村里的支书已经死了好几个。我们问这里有们有地道之类的东西,他说这里有一个井,但是修庙时已经被封在了郑庄公和考叔塑像的下边。

考叔虽是大孝之人,然而却因争强好胜被子都暗算,死得非常悲惨。公元前712年,郑庄公联合齐、鲁兵马讨伐许国。伐许之前,庄公选择吉日祭祀太庙,又在教场阅兵。阅兵时,郑庄公让人做了一面长一丈二尺,宽一丈二尺的大旗,旗杆三丈三尺长;对众将官说:“谁能手持大旗,步行如常,寡人将拜他为先锋,并将战车赐给他。”颍考叔不仅能拿起大旗,还能将大旗挥舞得左旋右转,呼呼作响,看得众将目瞪口呆。郑庄公大喜,说:“真是虎将一般,应授颍大夫为先锋。”并将战车赐给颍考叔。这时,公族(国君同族)大夫子都不服,上前要夺颍考叔的战车。颍考叔驾起战车飞跑,子都追不上,恨恨地说:“此贼视我姬姓无人……我非杀了他不可。”庄公见状,又夸子都勇敢,另赐战车给子都。

是年七月,郑、齐、鲁三国兵马攻打许国都城。小小的许都,被三国兵马围得水泄不通。郑国将士个个奋勇,人人争先。郑国大夫颍考叔是先锋官,暗中赌气要在战斗中施展本领立功,便登上辎车,将那面大旗挟在肋下,奋力一跳,登上了城头。子都看见颍考叔登上了许城,怕他抢去头功,便拉紧弓弦,暗中瞄准颍考叔,从背后射向颍考叔,正好射中颍考叔后心。颍考叔大叫一声,落到城下而死。

郑庄公思念颍考叔忠君孝母,死得悲惨,让人在颍谷立庙纪念,后人又在曲洧牛脾山下立庙纪念。襄城县颖桥乡有考叔亩,也是人们纪念这个天下第一贤人的产物。《长葛县志》记载:“郑庄公掘地见母处,位于董村乡吴岗村东牛脾山下。山上原有颖考叔祠,始建不详,金、元、明、清均曾重修,民国时期改为学校,今房屋已无,遗址尚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镌刻之‘郑庄公见母黄泉处’,现存老虎李村。《洧川县志》载‘牛脾山即大隧山,其中断处为大隧涧,两崖壁立争高,中有坦途,可容方轨,郑庄公与母相见处也,呼为逢母岗,上有祠,祀颖考叔。’苏轼、邹浩、王仕鹏、王恽都曾游此,留下诗句。”

苏轼《颖考叔祠》曰:

“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

世人争曲直,苦语费摇撼。

大夫言柯柔。暴主竟自惨。

荒祠傍荒冢,古隧有残坎。

千年惟茅焦,世也贵其胆。

不解此惟言,脱衣图勇敢。” 王恽《颖考叔祠》曰:

“颖封遗庙亢高墉,

窈窕丹青户牖空。

治道得人无国忧,

孝心锡类与天通。

当年大隧融融乐,

此日荒林凛凛风。

总道茅焦贾馀勇,

从容难似片言功。”

当我们打道回府的时候,蒙蒙的细雨还在下着,诉说着往日的故事,祭祀着这个两千多年前的贤人,也表达着我们的不尽怀念之情……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